藏在书包里的玫瑰(16)
作者:孙云晓 张引墨

  
第六章
少男少女渴望真知


  一项国家级课题的调查结果显示:7067%的少女和5781%的少男表示最渴望了解青春期心理发展知识(平均为64.24%)。其他依次为“异性交往的礼仪和方法”(49.88%);“性生理知识”(42.26%);“性对人生的意义”(29.75%);“什么是爱情”(27.42%);“处理性欲的知识和方法”(20.15%);“人类的性与动物性的不同”(16.09%);“性交知识”(14.93%);“性病知识”(14.93%);“避孕知识”(10.99%)。有趣的是,在上述10个方面的数据中,少男表示认同的比例除第一项低于少女(57.81%、70.67%)之外,其余9项均高于少女。以“避孕知识”为例,少男表示想知道的为12.39%,而少女仅为9.58%。关于“性交知识”一项反差更为显著,只有9.36%的少女想知道,而少男则高达20.50%。 
  在我们做的系列访谈中发现,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二,男生们课间休息的聊天内容,常常集中于性问题。 

  譬如,在对伟峰的访谈中,谈到从什么渠道获得性知识时,他回忆说:“是聊天。我经常和身边儿俩女生聊天,和她们去玩——她们比我大,而且说得特具体,我恍然大悟,暗喜终于知道了。”宇翔也说:“对性的了解还是和朋友一起聊天得知的。” 

  让人刮目相看的是,2003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到来前夕,北京两个男中学生林伟峰和陈曦,向北京市计生委递交了自己做的中学生性教育调查报告。 

  据当天出版的《北京晚报》头版头条报道,北京汇文中学的林伟峰和人大附中的陈曦都是高二男生。他们的调查是从2002年开始的。他们自学了《教育统计学》和《应用统计学》,编制了调查问卷,分初中卷和高中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分别对本市6个城区,8所普通中学内5个不同年级的1500名学生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 

  初中生大多数人只是“非常了解自己,但不太了解异性”,女生尤为突出。学校在开展性健康教育的课程时,更应让男女生一起来听课,共同学习性知识。 

  男生的父母大部分都没有跟孩子讲性知识,只有近1/3女生的父母讲得很全面,有近1/3的父母没有跟孩子说,其实不听父母讲的孩子占极少数。通过和父母的访谈,发现现在的父母多数都表示希望孩子能更健康地了解这些知识,但他们不知该如何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这份调查表明:各年级的学生期望了解性知识的途径是基本相同的,他们最希望的途径依次是学校课程、同学朋友间的交流、父母指导、热线咨询、学校咨询室等。他们最期望的这些途径都具有交互性。 

  调查中,中学生们希望学校对性健康教育能提高重视程度,教育管理部门最好制定教学大纲,安排出固定的课时,并经常监督各个学校的开展情况。另外,他们建议教育部门:学生最好从小学就开始接受性教育,像教他们“1+1=2”一样,等他们真正步入了青春期,也就不会觉得青春期这么神秘,就会平静地面对青春期的到来,这就避免了教育的滞后性。 

  另据《北京青年报》的报道,这次非同寻常的调研活动起因于一次作业。陈曦所在的人大附中要求交科学实践课的作业。陈曦是喜欢独立思考的学生,他发明的《优化局域网》在2000年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获过金奖。于是,他找到初中好友林伟峰,开始这项自己策划已久的“庞大计划”。 

  谈到当初为什么会选择性教育这个课题时,陈曦说主要是因为初中的一次经历。那时上生理卫生课,按照要求会安排同学们观看教学电视片。可是,当时教生理卫生课的老师说,要把录像带拿回去自己先看看,才知道能不能让学生看。后来,也就没了消息。 

  陈曦说:“我就想让老师知道,我们期望的性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希望能有一份科学的数据,来告诉老师,我们不仅需要大大方方的性教育,更关键的是,要形象的性教育。这是一门特殊的课程,不能用抽象的语言来敷衍我们!” 

  青春少年需要什么样的性教育? 

  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没有性则没有人,不懂性也无法成为人。因此,性教育是整个教育非但不可缺少而且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供的《性教育与艾滋病预防教师手册》中,明确提出了性教育的概念:性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一项内容,是关于人的心理、社会发展的一项研究和教学,它不仅向受教育者传授有关人的性器官和性功能的生理知识,还向受教育者灌输一定的社会文化所认可的性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以及与性有关的法律规范。性教育中还包括各种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科学的性教育不仅对受教育者个人,而且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性教育是发展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它是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紧密结合才能完成的教育。 

  公平一点说,近年来中国的性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为什么遭到少男少女们的否定呢?这是因为与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相比,性教育还是太滞后了,难以满足他们的强烈的需求。与此相关的是,家庭与学校对少男少女交往的限制与反对,更是激起了他们的不满和怨恨。 

  心理学家斯坦利·霍尔被誉为青春期心理学之父。早在1904年,他率先把青春期作为个人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加以研究,发表了两卷本的著作《青春期》,提出有关人的发展的“复演说”。霍尔认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整套地重复整个人类的发展过程,而青春期(12岁~25岁)则代表着一种新生,是产生更高级更完美的人类特征的时期,是“可望改善我们人类的惟一阶段”。 

  霍尔的发现是青春期的赞歌,同时也为青春期的性教育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关于这一点,1985年,美国锡拉丘兹大学儿童和家庭教育教授索尔戈登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构想。在《我们的孩子需要从性教育中得到什么》一文中,他指出:没有价值标准的性教育是没有价值的教育,必须促进性道德的教育。他认为,性教育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内容: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教育青少年不要去剥夺别人,也不要受他人剥夺;应该有自尊心,建立成熟的人际关系,对性行为负责。 

   为结婚和做父母做好准备,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加强对家庭生活的责任感。 

   理解爱情是人的性爱的基本组成部分,认识到“性”绝不是对爱情的检验,帮助学生确定自己是否“确实在恋爱”。 

   要准备为自己做出的决定负责,在性的领域中,也要依据一种普遍的价值标准,即不要伤害或剥夺他人,用他人的牺牲来满足个人的私欲是错误的。 

   帮助学生理解(男女)机会平等。 

   帮助学生养成宽容的态度。 

   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我们生活中的性,认识我们生来就有性欲,而且继续不断有性的需 

  要;要了解性产生的广泛内容,认识性不仅仅表现为异性间的性交,也不仅是生育;应当集中讲解情感、交往和价值观在性中的体现;此外,在性教育中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有关妇女运动,决策机会平等、职业选择机会平等和同工同酬等方面的情况。 

  实际上,青春少年们需要的性教育正是这样,是一些从生活中来的富有生命力的知识与情感。为了生命与健康不应该存在任何禁区,让健康的性生活使每个人都能感受人生幸福,激发创造活力,培养人格尊严。

重要常识

  只有6%的学生能与父母无话不谈,56%的男生与父母什么也不交流; 
  12.3%的学生不知道手淫对健康是否产生影响,女生不知道的比例高于男生,11%的学生认为手淫肯定会对健康产生影响,女生的比例高于男生; 

  39.4%的男生、45.6%的女生知道月经前2周容易怀孕,但仍有33%的男生、34.3%的女生不了解女性何时容易怀孕; 

  7.2%的学生对避孕方法没有了解; 

  76.9%的学生认为药店可以获得避孕套,4.3%的不知道从何处获得; 

  80%多的学生性知识来源为报刊和书籍,另外是朋友和学校; 

  38.8%的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否定态度,半数以上的学生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10%的学生不采取任何措施。 

  材料来源:北京市海淀区计生协会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项目效果主题研究报告 

  时间:2001年7月 

  调查范围: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转引自2002年9月6日《南方周末》) 

  建议 

  青春期性教育最重要的原则是符合少男少女们的切实需要,并使他们获得不断发展的方向与动力。 

  以阳光法推进性教育性教育的成败不仅仅取决于内容,也取决于态度。如果以阴暗心态进行性教育,非但无成功之希望,反倒留下无尽隐患。因此,我们建议父母与教师们以阳光灿烂的美好心态,公开而彻底地与少男少女谈情论性。这就是阳光法性教育。譬如,在花园里举办专题朗诵会,让少男少女朗诵赞美爱情的诗歌;在学校里举办爱情与婚姻的学术讲座;举办“什么是现代女性?”“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等讨论会或讲演比赛;举办青春交谊舞会等等。这些都属于阳光法性教育活动。试想一下,当少男少女的审美意识被唤醒了,他们怎么会把高贵的感情变成低级趣味?也许,在情感世界里,只有美的轨道才是健康的轨道。 

  把性交和避孕等知识讲得明明白白 

  中国性教育的一大失败,就是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躲躲闪闪,似乎以孩子弄不明白为己任。结果,导致了许多少男少女稀里糊涂受到伤害。譬如,我们在访谈中惊讶地发现,这些勇吃禁果的少男少女,几乎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他们根本不清楚流产对女性身体的伤害,更意识不到传染性病或艾滋病的危险。这不能不说是性教育的严重失职。 

  造成这一重大失误与性教育观念落后关系密切。许多父母与教师以为,告诉了孩子性交方法与避孕知识,会引诱他们尝试性行为。事实证明,这一看法是错误的。2003年6月1日《参考消息》介绍了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即提供避孕套的高中学生发生性行为的可能性并不比其他高中生大。研究人员在鼓励学校制定避孕套计划的马萨诸塞州进行调查,将9所提供避孕套的高中学校,与50所不提供避孕套的高中学校进行对比。结果发现,无避孕套计划的高中有49%的学生报告曾经有性行为,而有避孕套计划的高中有42%的学生报告有过性行为。这说明,当了解了有关性知识之后,采取性行为的态度可能会更加谨慎。 

  我们应当相信少男少女们,当真正懂得了性交和避孕的知识之后,他们会权衡利弊,少做蠢事,尽量减少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伤害。把选择权与决定权交给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尽管他们会为此付出代价,但只有经历了这一切,他们才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鼓励少男少女正常交往 

  在青少年长大即社会化的过程中,同伴交往乃至与异性的交往是不可缺少的一课。再好的父母和老师也不能代替伙伴的作用。所谓性教育的本质特征就是学会交往。 

  然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1997年在城市独生子女人格调查中发现,649%的中小学生父母“不愿意孩子有较亲密的异性朋友”;816%的父母“要求孩子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45.3%的父母“为了学习,我要求孩子减少与朋友的交往”;49.3%的父母“怕孩子学坏,所以我严格限制孩子交朋友”等等。毫无疑问,父母们这些干涉或限制的态度,是构成代沟冲突的重要因素。 

  请父母与老师们回忆一下,您是怎么学会与异性相处的?是仅靠父母的说教?还是靠自己的体验?恐怕绝大多数人是实践出真知。因此,当您剥夺了孩子体验的渠道,您怎么让孩子学会交往呢?许多条件很好却难以恋爱结婚的中青年,究其原因,常常发现是青春期里被严格限制与异性交往的缘故。充满爱心的父母们怎能让悲剧重演? 

  当然,鼓励不等于放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千古名言。我们只是建议父母与教师们,对于少男少女的交往,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训斥;要多一些理解,少一些怀疑;要多一些引导,少一些限制。即使出现一些问题,也不要大惊小怪。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的。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尊重与信任。 

  父母应当为孩子做出表率 

  一谈到性教育,许多父母就在想该怎么对孩子说,实际上,父母怎么做比怎么说更为重要。做?可能有些父母会疑惑起来,做什么呢?其实,在孩子心目中,父母的行为是最好的性教育楷模。天下父母哪个不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哪个不是与孩子关系最亲密的人?孩童时代过家家,孩子们不都在模仿父母的角色吗?这种对父母自觉不自觉的模仿,或许会持续一生。 

  可是,父母们想到这一点了吗?许多父母亲热时背着孩子,却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这是多么可怕的性楷模表现呀!如今,夫妻离婚的多了。有些离婚者面对孩子痛说对方劣迹,犹如黄河长江,怨恨一泻千里。他们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做是播种了仇恨,这样做会扭曲孩子的心灵,使孩子不能正确看待异性,将来会影响下一代的爱情与婚姻。 

  有责任心而又明智的父母,应当从点点滴滴做起,表现出夫妻之间的互敬互爱互谅互助。开放一些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拥抱接吻,更是良好的性教育行为。美国一位女教授把自己生孩子的全过程请人拍录下来,作为将来送给孩子的礼物。可以想像,这将是深刻而可能影响孩子一生的性教育。 

  总之,请父母们记住:你们每时每刻的行为,都在以最自然的也是最有力的方式告诉孩子,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什么是幸福? 

  ♂♀特别提醒 

  家长应成为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老师 

  “去年,在北京某妇产医院竟有个十岁的小女孩堕胎,成为了当年堕胎年龄最小的女孩。”在宣武区为全区万余名家长开办的性教育“培训班”上,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信息中心主任陈一筠表示,家长才应该是对子女进行性教育的“老师”。 

  据了解,造成青少年怀孕、打胎年龄日益低龄化的原因,除了学校因各种原因忽视外,还有家长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孩子们应该享有的“知情权”:当幼儿园孩子问自己的父母自己是从哪儿来的时,父母很不科学地回答道:从树上下来的……初中孩子因对异性产生好奇而苦恼时,换来的不是父母帮助排除苦恼的信息,而是各种指责。 

  陈主任告诉记者,很多家长都觉得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很难开口,学校可以解决孩子对性知识的需求。实际上,真正涉及个性化、私密化问题的性教育是课堂教学很难提供给孩子的,而家长才应该是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老师”,如果家长不及时给孩子提供这方面的知识,部分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可能会从其他方面寻找答案,从而导致出现各种难以弥补的问题。 

  (转引自2003年9月22日《北京娱乐信报》) 

主要参考书目 
  1高德伟等主编《未婚先孕状况与分析》,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2年版 

  2葛仁霞等主编《青春期情感与社会交往教育》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金盾出版社2002年版 

  3[澳]贝琳达·汉福特著,王晓等译《这是女孩子的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日]武川行男著《五分钟性教育》,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版 

  5徐苹等编著《牵手青春期》,中国社会出版社2002年版 

  6沈朝斌主编《走出“性”的困扰》,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杨雄等著《青春与性1989~1999 中国城市青少年的性意识和性行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高德伟等主编《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教育读本》,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蔺桂瑞等编著《性心理与人才发展》,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年版 

  10[美]麦克·黑克林著,李嵘译《和孩子们谈谈性》,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1年版 

  11《人之初》杂志社编《孩子,这叫性》,羊城晚报出版社2000年版 

  12方刚著《同性恋在中国》,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性欲三论》,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4月第2次印刷 

  14[美]朱莉亚A·埃里克森等著,马永波译《吻与倾诉》,北方文艺出版社 

  15[美]琳达·玛达拉斯著,王大凯等译《青春期,写给男生》《青春期,写给女生》,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16[德]特鲁德·奥斯费德著,罗明译《所有男孩都应该知道的》《所有女孩都应该知道的》,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17李银河著《同性恋亚文化》,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18潘绥铭著《性,你真懂了吗?》,中国检察出版社1998年版 

  19潘绥铭著《中国性现状》,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 

  20龙迪著《我们的青春,我们的身体》,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版 

  21[美]德斯莱德·莫里斯著,刘文莱译《亲密行为》,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22[法]托尼·阿纳特勒拉著,刘伟译《被遗忘的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3[英]霭理士著,潘光旦译注《性心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4李银河著《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2年版 

序言:这是一个事实

  10年前的一个夏天,我接受过一个西安的女孩的采访。没想到,10年之后,我会与她合写一部书,而且是性教育的内容。 
  在我的感觉中,张引墨像个天生的“潜水员”,她几乎毫不费力,就潜进了少男少女心灵的海底世界,因而熟知那么多让人惊心动魄的事实。 

  当我的良知再也无法承受这些秘密的时候,我萌生了做研究的念头。本来,我只是想以研究报告的方式,影响教育决策层。后来,北京出版社的刘子君、徐莉萍得悉此事,几番反复论证,才使这一成果问世。 

  这是一本需要用心灵来写和来读的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代人的青春和几代人的牵挂,我们是在与生命对话。 

  这是一本描述和分析中学生性关系的书,虽然它并不全面,却以深入的笔触揭示了较为隐秘而危险的一角,让广大父母与教师了解到事实的真相。 

  我们之所以把本书的读者对象首先定位于中学生的父母与教师,因为他们最关心少男少女的健康成长,而又常常难以了解到真实的情况——他们可能是孩子的第一防范目标。 

  一位偷吃过“禁果”的中学生,曾为本书提供过他心中的书名,即《这是一个事实》。 

  的确,这本书介绍了13位中学生发生性关系的原因与过程,并逐一做了剖析,提出了一些给父母、教师及孩子的具体建议。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发生性关系的13位中学生中,至少有以下5个事实: 

  1半数以上是师生公认的好学生; 

  21/3来自重点中学甚至是名声显赫的学校; 

  3他们初次性时100%不用安全套; 

  4他们有过性交经历的事实,而父母与教师100%不知道; 

  5他们对学校与家庭的性教育100%不满意。 

  不仅仅如此。有些女孩子在稀里糊涂发生性关系之后,后悔莫及。直到考入大学,她们还万分自卑,说已经那样了,再去做“鸡”也无所谓了。 

  我曾与著名作家毕淑敏谈过以上事实,她用了四个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滴血之感”。是的,青春的生命在滴血!父母与教师的爱心在滴血! 

  近年来,我曾多次参加过国际组织举办的预防艾滋病的研讨会。我知道,与性病或艾滋病患者发生性关系,如果不用安全套,是极其危险的。中国目前已有艾滋病患者近百万人,并有迅猛增长之势。据说,一个艾滋病患者的每年治疗费用在10万元以上。可悲的是,那些少男 

  少女并不了解对方的性经历,有些还是结交相知甚少的成年人,他们一时冲动,便以花季的生命去赌欲望之博。 

  这的确是一个事实:首先,有越来越多 

  的中学生在发生性关系,这是一个人们不愿面对却又不能不承认的事实;其次,中学生盲目发生性关系,可能会造成怀孕甚至感染性病、艾滋病,这也是一个事实;再次,目前的性教育已远远不能适应中学生的切实需要,更是一个事实…… 

  一本书的价值是由作者与读者共同完成的。 

  当父母和教师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您会有些什么样的收获呢?也许,您会了解到孩子那微妙的情感世界,您会洞察出孩子那复杂的心路历程,您会倾听到孩子那狂烈的青春呐喊…… 

  这对于改善您与孩子的关系,改进您对孩子的教育,或许会有一些借鉴意义。至于少男少女朋友,他们若是读了这本书,也会从同龄人的坎坷经历及相关知识中悟出某些人生的道理。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真诚期盼。 

  在本书的书稿交给出版社之时,我从2003年10月30日的《家庭周末报》上读到一则消息,题为《小学生怀胎九月产下女婴,此前家长老师均不知》。事实来自重庆大足县某小学。10月的一次例行体检中,发现安静本分的一位女生怀孕,送到医院;当晚生下2.35公斤女婴。 

  据查,该女生怀孕是被邻居强奸所致。 

  2003年10月9日《中国青年报》,介绍了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青春健康国际合作项目的最新研究发现:只有半数学生听说过性病或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仅5%~20%的学生了解有关怀孕和避孕的一般知识;有1/5~1/3的青年人认为性是个人的私事,与他人和社会无关。中学生里异性性行为报告比例一般在5%。研究还表明,约40%~60%做过人工流产的年轻妇女不了解避孕知识。1998年以来,北京妇产医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女性中,一半左右未婚,其中20岁以下的女孩占14%。据估计,2000年报告的性传播感染病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约50%,其中15岁~29岁患者超过一半。 

  还需要说什么呢?还有谁会说我们是在“猎奇”或“展示”呢?也许,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全面改进和提高中国性教育的水平!这正是我们在艰难中写作本书的目的。 

  从事青少年教育30余年,我逐步形成了一个基本的理念: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当我们将本书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时候,我愈发确信这是一个真理,而真理总是以事实为基础的。 

  2003年11月16日于北京世纪城 

  
访谈后记

  不要让孩子的心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一直在等待一个恰当的时间,我想那时我心情愉快,没有任何烦恼,而且屋外阳光灿烂,我才会静静坐在桌前,提笔写一个正儿八经的后记。很遗憾,我的情绪起起伏伏,生活中的烦恼无穷无尽,所以一直也没等到那么好的时刻,但我必须要交这部书稿,我也必须要写这篇后记了。 

  所有知道我和孙云晓合作,要做一个“中学生性行为纪实”的人,都会好奇地问我,为什么要做这么一件事? 

  “为什么我不应该做这件事!”我是那么了解他们,那些青春期为“性”的问题而苦恼的孩子们。在我8年少年杂志编辑的工作过程中,太多的孩子向我倾诉和询问有关感情和性的问题,有的孩子甚至千里迢迢跑到编辑部来咨询。 

  最让我不能忘却的是2000年的酷暑时节,高考过后,我询问一位小朋友木青(化名)的高考成绩,她沮丧地告诉我:没考好,因为就在高考的前一个月,她还陪自己的好友高三的一位同学去医院堕胎。更惨的是,这位同学在做完堕胎手术后的第一周,为了体育达标,竟然还跑了1000米。至此,在以后的体检中,她的腹部永远有一块阴影。 

  后来,她考上了一所医科大学的大专,每次听妇科学这门课时,她都会后悔不已,她已经开始怀疑自己能否做妈妈了。木青对此事也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因为在一本病历中永远留下了这样的字样:木青,16岁,有性生活,一个月前人流,检查妇科,一个星期后做B超。她的好友不敢用自己的真名,而用了木青的名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把这件事讲给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听,引起了他的重视。 

  他认为这些事实里面包含了很深刻的问题:中国的性教育与孩子的现实生活有严重的脱节。 

  他觉得我们可以把这个调查做出来,给很多人启示和帮助。而且,孙云晓提出,我们应该以严肃的态度,严谨地做好这件事情,要有一个采访提纲,要有一个保护被采访人的保密协议,还要给每位受访人付300元的费用。前期的费用由孙云晓来承担。 

  孙云晓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拟好了一个详细的访谈提纲。在采访中,我们也会根据实际需要对提纲做一些修改。因为孙云晓工作非常繁忙,采访就由我一个人完成。但是,每一篇整理好的访谈文稿,孙云晓都会仔细看过,并提出非常具体的修改意见。 

  所有的采访完成之后,孙云晓设计了本书的结构框架。我们分工合作,我完成了第一、二、三、四、六、八章的分析与建议,孙云晓完成了第五、七、九、十章的分析与建议。全书由孙云晓统稿修改。 

  采访的过程非常艰苦,从2002年的冰天雪地到2003年的冰天雪地,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照看刚满一岁的儿子,有时疲倦到连话都不想讲。但是我的采访对象却有更大的热情和责任心。他们每个人之所以愿意站出来讲述这件事情,就是为了用自己的经历给其他的同龄人提供帮助。他们认为,这件事,如果他们自己不站出来,别人是不能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是什么的。但是也有一个孩子,完全想像了一段生活经历讲给我听。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我发现,因此这个访谈被删除。还有一位学生的访谈因篇幅所限,也没有收入。无论如何,我非常感谢他们的激情与真诚,正是这些,使我坚持做好一些极其琐碎和细微的事情。 

  我和一些被采访者后来成为要好的朋友,我们有时会一起去逛街,看京剧什么的。有时在一起聊天也很开心。有一个男孩把300元的受访费拿了出来,希望它成为我这本尚未出版的图书的第一笔购书款。 

  孩子在与大人的相处中,总会有一些事陷入大人的“理所当然”中,失去了基本的诠释权,孩子也丧失了进一步沟通的兴趣和勇气。有一个孩子曾信誓旦旦地对我说:不能告诉他们(父母),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我们现在能正常生活的基础。我们都已为人母、为人父,听到这样的誓言,怎能无动于衷? 

  我们希望大家,所有关心孩子的人,少安勿躁,先听一听,孩子们在说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然后,再想想对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嘛!只可惜,那个“彼”已太难“知”了!抑或是懒得去“知”了! 

  当然,在成书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诸如“我们这样做到底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采取访谈的形式而不是其他”等等的问题。还好,每个领域都有一些严肃认真的专家,已给出一些指导,著名的性社会学家李银河在《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一书中的前言中有一段表述:“由于我的样本很少,所以没有任何统计意义,也不能做任何统计推论。我只是把这项研究视为一项探索性研究,其中所有的材料只具有‘存在着这样一种事实’的意义,不具备对更广大人群和更大范围现象的代表性”。这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解释。至于访谈的形式,则是因为中学生朋友们一致以为:他们需要的只是有一个人能心平气和地和他们好好谈一下这件事的机会,他们并不想成为别人窥探隐私的对象,因为这仅仅是成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非常感谢好友孙晔、洪雪、林静、还要感谢我的合作者孙云晓,我们是十年好友,他于百忙之中与我共同完成此书,并给予我无限多的鼓励,他是一个对中国的教育现状有很多深刻思考的教育专家,也是一个对工作有高度责任心的编辑,在我的文稿中看出各种问题,并给予严厉的批评,使我进步不少。 

  书已写完,有太多遗憾,不妥之处,请各位读者指出。我们也知道,还有太多故事尚未讲出,等待大家的来信。 

  邮编:100102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33号D区212楼3门4A 

  电子邮件: zhangyinmo @vipsinacom。 

  张引墨 

  2003年11月3日 (全文完)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孙云晓,张引墨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ISBN 7-200-05131-4 

  Ⅰ藏… Ⅱ①孙… ②张… Ⅲ中学生—性教育 

  ⅣD47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115881号 

  本书插图设计:刘潇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校园性问题访谈实录 

  CANG ZAI SHUBAO LI DE MEIGUI 

  孙云晓 张引墨 著 

  *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北京北三环中路6号) 

  邮政编码:100011 

  网 址:www.bph.com.cn 

  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总发行 

  新华书店经销  

  2004年1月第1版 2004年1月第1次印刷 

  印数 

  ISBN 7-200-05131-4 

  定价:18:00元 


正一艺术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