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书包里的玫瑰(13)
作者:孙云晓 张引墨

  
第四章
八 角落里的同性故事


  访谈 
  小天:女,1982年出生,北京一所职高肄业。初中发现自己喜欢的对象也是女孩。职高读了一年后考上了一所专业学校,后去加拿大留学。现在国内一家广告公司工作。 

  小天:另一种情感 

  我们约在长安街一家很有名的大商场的麦当劳里。 

  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等待我的采访对象。现在是麦当劳里最热闹的时候,人声鼎沸,我不知道待会儿我俩该用怎样的音量互为问答…… 

  我们打电话确定对方的位置,我告诉她我的桌子上有一个冰红茶的空瓶子。 

  但实际情况是:她刚刚出现,我就断定这个人是找我的,便冲她招手,她笑着对我说:我还在找那个冰红茶的空瓶子呢。 

  “看到我的样子很吃惊吧?”“没有。如果我不知道你的背景,我会觉得你仅仅是一个很酷的人。”她的头发剪得很短,左耳上有五个耳环。一件灰色的男式短袖衬衣,宽腿的牛仔裤。 

  因为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剪她那样短的发型,所以我们先就头发的长短问题探讨了好半天。 

  她比我想像的更温和,声音是有点像男孩子。但在这个中性打扮很流行的年代里,这好像并没有什么更让人惊奇的。 

  这样的女孩 

  初中毕业为什么会考虑报考职业高中? 

  因为学习呗——我的学习不是很好,而且我喜欢做一些动手的事情,对死板的东西不感兴趣,再加上英语、语文、政治学得不好,拉分拉得很厉害。 

  你最擅长做什么? 

  平面广告设计。 

  你职高学的什么? 

  会计!我改过好多次,大学学的是计算机,学完计算机后,我就去加拿大了。回国后,就做平面设计。改过N次行了。 

  为什么去加拿大? 

  读英语。本来想考大学,但想想考大学也不是很容易,那边的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也很难,所以读完英语后就回来了。 

  喜欢那个国家吗? 

  那里很干净,我想将来我可以去那里养老,但找工作,我还是希望在中国,那里的工作机会太少了。 

  在加拿大用了多少钱? 

  20万。 

  为什么不用20万人民币在中国读英语? 

  当时不这样想,想在那里上学,甚至想留在那里,但出去后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你带着什么样的变化回到中国? 

  其实也没什么,就是以前一直和朋友在一起,玩呀,疯呀,但在那边一直都是一个人,慢慢习惯了安静的生活,现在自己也稳下来了。以前绝对受不了安静,但现在特忍受不了吵闹。 

  已经习惯别人另眼看我 
  你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男性化的倾向? 

  从小就这样,父母从小就管我管得挺多的。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一直很好,我妈是医生,我爸是军官。那会儿,我一岁我妈就给我买红皮鞋什么的,我就不爱穿。有一回,我妈给我买了一双小懒汉鞋,男孩子穿的那种。她当时觉得特可爱,觉着好玩才买回来的,但是我就特别喜欢穿。而且,我小时候的玩具都是手枪啊,玩弹子呀,打仗呀,拍洋画呀,都是男孩子玩的东西,我从小就这样。 

  那你怎么接受来月经这件事? 

  虽然我很像男孩吧,但我骨子里头还是女孩。怎么说呢……我是这样想的:我的身体还是女孩的身体,但我的心是男孩的心,可能从小就这样。至于来月经,这是身体上的事,这是无法改变的。 

  如果你的心是男孩的话,到了青春期就会有一个性取向的问题,你要选择喜欢男孩还是女孩,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 

  我觉得这是自然而然的。 

  自然而然? 

  有人也许在青春期开始选择喜欢男孩还是喜欢女孩,但我没有这个问题,我可能就像一个男孩那样理所应当地就喜欢了一个女孩。 

  你是说你非常自然地喜欢一个女孩? 

  对,非常自然。 

  你觉得(性取向)这件事没有其他可能? 

  对。 

  你是在一个非常的状态里选择,周围怎样? 

  我的父母完全不知道,他们是属于那种非常保守的人,如果他们知道我喜欢女孩的话,他们肯定接受不了。 

  可这件事是你迟早要面对的…… 

  我觉得不一定。我不明白为什么所有人都要告诉我:这是迟早都要面对的。我父母的婚姻状况本身就不是特别好。 有朋友说,将来你的父母会为你着急,给你找男朋友什么的,但实际上我家的状况是,我父母并不希望我很早交男朋友。 

  但父母不早着急不代表不希望…… 

  我不会告诉他们,如果没有把我逼到那个份上的话。除非是被他们突然发现了,那是没有办法的事。到现在,我父母还没发觉。而且我工作特别忙,每天加班加点;况且还有很多年轻人提倡独身主义……我觉得这些都可以成为向父母交待的借口。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现在结婚,也有可能出现情感问题,也有可能离婚。我父母已经经历过了。 

  你父母出了什么问题吗? 

  因为第三者吧。 

  你爸还是你妈? 

  我爸。 

  他是不是相貌堂堂? 

  据我妈说,他年轻的时候特别帅。举个例子吧,我是我爸的缩小版。 

  你喜欢你爸还是你妈? 

  我妈。 

  你是否了解过,家族里有没有这样的遗传? 

  我是在想,但我肯定不会问,而且就算我问了,他们也不会知道。 

  你觉得,他们怀疑过你吗? 

  不知道是怀疑,还是他们不想我成为男孩子的样子,从小他们就逼着我留头发,穿女孩子的衣服——非得让人看出我是女孩子。 

  (她的女友来了,我们打招呼,一个非常可爱的女孩子,她说担心我们互相找不着。我打算给她买杯水,但她说商场里买100返50,她要去购物。女孩走后,她问我,刚才我们说到哪里。) 

  你父母一直逼你做一个女孩子? 

  是,他们一直这样逼我,逼得我差不多快要发疯了,直到我出国。  

  你在国外找女朋友是不是会方便一点? 

  我在国外确实找了一个女朋友,但对我来说并不是因为在国外方便我才找,而且,我已经习惯了别人另眼看我。其实,国内国外对我而言区别并不大,但在国外,大家都能接受得了。比如说温哥华吧,在我去的那一年,温哥华举行了同性恋的大游行,温哥华的市长也参加了。可能国内的人接受得了,但却理解不了;而国外,可能因为他们的宣传,还有他们本人的个性…… 

  因为,外国对人和他们的选择都很尊重。 

  对,所以像这种大的环境,国内和国外可能不同,但是对于我,要找女朋友,国内国外并没有区别——并不是因为那边宽松,我就找女朋友,而国内严,我就不找。我在国内生活,并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就对我束缚很多,因为我从小就这样。也许我已经习惯别人另眼看我,要不就是我从小就不在乎这些。 

  是不是很小的时候就有人认为你和别人不一样而对你指指点点?  

  是,主要是不认识我的人。他们会说,哎,你看,她怎么像男孩一样?但他们并不知道我喜欢女孩子。你想像一下,就是一对普通的男女朋友公开,学校还批评,所以我就更不能公开了。平时总会有人议论,哎,你看她是男的还是女的啊?但认识我的人,同学、朋友,他们可能会把我当成男孩看。他们要是觉得我挺好,就会和我一起玩,他们也不在意我喜欢男的还是女的。 

  他们已经接受你了? 

  是。只要是我认识的人,不管是好朋友还是普通朋友,基本上都能接受我。女的会比男的接受得更快一些。 

  你有没有觉得,两个女孩在一起,互相理解的可能性更多一点? 

  我觉得很多时候和性别没关系,而和个性有关。比如我吧,我觉得我挺了解女孩的,并不是因为我是女孩才了解她们,而是接触女孩时间长了,见过各种各样的,才这样。 

  错觉中的情侣 
  你什么时候开始有第一个女朋友的? 

  初中。 

  你怎么判断她愿意接受一个女孩的爱情呢? 

  我判断不出来。因为在我身边也有和我一样的女孩子,男孩子打扮,性格特别像男孩子。我没有主动去追什么女孩子。 

  你的这些类似的朋友是何时结交的? 

  初三以后,通过朋友的朋友认识的。在认识她们之前,我以为全北京就一个我这样的人。认识她们以后,我想,原来还有人跟我一样。我们好像一下子就能感觉到对方是怎样的人,能感觉到她肯定和我一样。后来工作以后,从网上或酒吧里认识很多类似的朋友。但“发小”这样的朋友,是初三时通过朋友认识的。 

  像你们这样的人多吗? 

  多呀,我很多朋友就是这样,而且她们比我更像男孩。 

  是不是可以说,你明白自己的性取向后就有一个相对稳定而安全的朋友圈子? 

  其实也不是,初三之前我还不认识他们。我早就知道自己跟别人不一样,但我并不认为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就不好,可能早就觉得无所谓。 

  能说说你结识的第一个女孩吗? 

  她是我初中同学的同学,那时比较小,只是特朦胧的感情。初中时我也许喜欢过某个女孩,但我不敢跟她说,因为我怕她接受不了。 

  真正谈女朋友在什么时候? 

  我觉得我真正喜欢一个女孩还是在初中,但是她不喜欢我,那也没办法。 

  她不喜欢你这个人呢,还是你是女孩这种情况? 

  嗯——恐怕是不喜欢我这个人吧,就像男孩和女孩谈朋友一样。当时我不知道她的性取向,她也把我当成男孩看嘛,也不可能不来电,也不完完全全是不喜欢。她最后也知道我喜欢她,她也接受了,我们一起出去,手拉手遛弯儿,她还亲过我的脸。后来我就上高中了,一年后我考上大专,后来就去外地上学了。我给她写了一封挺肉麻的信,我以为我们已经是情侣关系了,但她的回信挺出乎我意料的,她说没有想到我会喜欢一个女孩。也许当初我们要好是我的一种错觉。 

  同性恋的情况,除了你这种天生的,其他人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也有人是后天的。在高二高三以后开始同性恋的,多数是因为在男朋友那里受到伤害,觉得跟女孩在一起更温馨。也可能她本身就是什么样的感情都能接受,所以也会选择跟同性在一起。 

  这种感情会变,还是很稳定? 

  不一定。这和男女在一起的情况是一样的。稳定的在一起呆过十几二十年;不稳定的,像现在初中、高中的,肯定是不稳定的。 

  想变成一个男孩 

  在中学里这个比例是怎样的? 

  以前还不是很多。现在学校里的情况我不太清楚,但酒吧里有很多中学生,男同性恋的酒吧还好,大部分是工作的,但女同性恋的酒吧就不一样了。我刚回国的时候,去酒吧,那里多是20岁上下的人。现在我们一般都不去,因为那里都是十七八九岁的女孩子。 

  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但我猜可能是现在的小孩会多一些零用钱,她们消费得起。另外,人们不都说女孩比男孩要早成熟两年嘛——好多男孩到了高中或者大学,还朦朦胧胧喜欢某个男孩,他还会以为他们是哥们儿,但女孩很早就能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一旦她们认识到了,就会找书啊,上网去查啊,去酒吧啊,这样就会接触到这方面的朋友。如果男孩子认识到了,也会去酒吧的。 

  这种事情,大家是不是一般都会瞒着父母? 

  是,我觉得是。 

  你觉得安全吗?你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吗? 

  我觉得知道这些事情是自然而然的,我从小就很会保护自己了,所以只能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知道这方面的事越来越多。 

  你说的这方面,是指什么? 

  比如说,我小时候,就特别想做一个男孩,如果有机会做变性手术的话,我一定要把自己变成一个男的。但现在,就算有人给我钱,我也不会去做。 

  为什么? 

  我觉得没那个必要,不能因为我的心灵是男孩,就一定要有一个男孩的身体——以前我觉得如果不改变我的性别,我会更难活下去,也会更痛苦;现在,我挺好的。我小时候就经常想,我可以上哪去做手术呀?我上哪去弄钱呀?可能会考虑这些方面的问题,但现在,我不会那么想了。再加上上网去查手术的过程,需要具备的条件,这些,也挺恐怖的。慢慢慢慢,我已经有了一个自己的生活圈子,他(她)们都能接受我。我现在生活特别好,所以不必再去做那些无谓的牺牲…… 

  想变成一个男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想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统一。 

  现在不再去想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我已经可以用现在的自己和女孩子恋爱了。 

  在外地的时候你有女朋友吗? 

  头三年,没喜欢过别的女孩子。……其实,在感情方面,我是被动型的,不像我的朋友,她们都是主动型,主动去追人家。 

  这个角色,大家怎样分配? 

  有很多种。有像我们这样,扮演男性角色的;还有扮演女性角色的;也有不分的,同时扮演女性或者男性角色。 

  你在这里面扮演男性,但你同时又有女孩子的特质,所以你从不追求别人? 

  这好像和女孩的特质无关,而是我觉得没这个必要。 

  是不是没遇到你真正喜欢的人? 

  不是。是我对自己非常自信,我觉得我喜欢的女孩跟我呆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也会喜欢我的,所以通常都是,女孩忍不住,先跟我来说。我不追求别人的原因是,也许一下子贸贸然然跟她说,她会接受不了,会觉得我变态。毕竟她是我喜欢的人,我不能让我喜欢的人那样看我。所以我不会像别人那样主动去追求,而是约她一起出来玩,让她慢慢接受我。我也不会做得特别明显。那些主动去追求的人,可能是因为对方感到新鲜才接受的。我不喜欢这样,我接受不了。也有女孩想跟我在一起,是她觉得特新鲜,但我会在一天之内就不喜欢她。 

  有没有男孩子来追求你呢? 

  没有,从来没有。他们都把我当成兄弟,我们在一起关系都比较融洽。怎么说呢,男生和你一玩起来,就会把你当成兄弟,但平时,骨子里他还是把你当女孩,不过这都无所谓了。他们说,你这女孩特有个性,特坚强——许多体育项目我都非常强,不会输给男孩子,所以如果我们打篮球、打乒乓球,他们也绝不会因为我是一个女孩,就让着我。 

  你在国外的第一个女朋友是怎样认识的? 

  她是我的同班同学——同桌,一个韩国女孩,我们在一起玩,然后她就告诉我她的感情…… 

  后来呢? 

  分手了。有很多原因:首先她是韩国人,我们不能谈国情或政府,一谈就吵架,而且很多她做的事情,我不能容忍。比如在国庆节,我挂了一面中国国旗,她到我家,她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可笑而且不可理喻的事情,非要我摘下来。我不同意,她就在我那儿笑个不停。韩国女孩和中国女孩比起来更爱慕虚荣,爱得有点过了。 

  什么叫爱慕虚荣,比如说? 

  她后来转学了。她学校里有一个男孩特别有钱,追她,她不喜欢他,但他买给她的东西,她全部都要,没有一样不要的。我跟她谈过这件事,她说韩国女孩都这样:我可以嫁给一个有钱人,但我爱的是另一个人——因为这个我们分手了。她接受不了,不明白我为什么要和她分手,她觉得应该先有钱再有感情,两个人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花谁的钱都无所谓,最好是花别人的钱 

  (听到这儿,我禁不住笑出声来,她也笑了)。 

  你自己的情感,比较稳定还是变化比较多? 

  变化比较多。我这人不会脚踏两只船,最多是我和一个女孩的感情不稳定时,我又喜欢上了另一个女孩,但我很快会做出选择,跟哪个女孩在一起。 

  特殊的性 
  你总共正式结交过几个女朋友? 

  出国前有两个吧,第一个是我大学快毕业时认识的。 

  她是同性恋吗? 

  不不不,她只是喜欢我。 

  她有可能喜欢男人吗? 

  她本来就喜欢男人,她在我之前交的是男朋友。基本上我的女朋友都是这样的。 

  你们在一起,有性行为吗? 

  没有,最多是“打打啵儿”,别的都没有。第一次有性行为是20岁在国外发生的。 

  你的性知识从哪来? 

  同学说的。上初中时,成绩不好,坐不住,又特别爱和同学说话。在班里,老师会把特爱说话的人放在一起,把学习好的人放在一起,爱说话的人就什么都说。我上小学的时候就生活在我们部队大院里,所有的活动都在大院里,几乎没有机会单独出大院。即使出去也都是和父母一起,所以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非常少。上初中的时候我才真正到院外去上学,用我们老师的话说:我上初一的时候是全班最单纯的小孩,可是初中毕业的时候,我是全班最不单纯的小孩。可能因为初一太单纯了,属于那种如饥似渴的接受。 

  小学、初中,妈妈和你谈过“性”方面的知识吗? 

  没有,至多说说月经什么的。 

  当你初中听到异性性交的时候,你什么感受? 

  没什么特别的吧,只是傻呵呵地听着,只是当一个新鲜的事情,瞪着眼睛在那里听。 

  你明白自己的性取向,是什么渠道? 

  书上,网上 ,慢慢自己就知道了。 

  你上网查是什么时候? 

  大学一年级吧。刚开始并不在网上查这些内容,而只是去网上聊天,但在网上聊天时我碰到了和我一样的人,以后越来越谈得来,成了好朋友。而上网查同性恋的内容是出国以后,旁边没有家长,不用怕父母发现老是担惊受怕。在网吧查也怕被别人看见,在国外就会静下心来查自己想要的东西。开始找一些同性恋的网站,这些网站还是比较隐蔽的,一般人看不明白。那会儿我主要去台湾和香港的,因为那里这方面的网站非常多。我也常去那里的聊天室, 

  认识了许多台湾香港的同性恋朋友。 

  第一次和女友接吻是在什么时候? 

  大学毕业吧。 

  当时什么感觉? 

  我想和一般意义上的恋人感觉相同吧。 

  你对男人的身体有什么感觉? 

  我挺羡慕他们的,长得高,挺结实的。 

  你羡慕男人,而不是女人? 

  是。我也想长得很高。 

  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性行为的呢? 

  嗯,就是晚上。 

  当时你们确定是相爱的关系吗? 

  是,是相爱。因为她不是第一次,所以她稍微主动一点。 

  发生这件事,你怎么想? 

  没怎样想。当时有很多人说,别人已经怎样了,你还傻呵呵的,什么都没做过。现在做这事,没什么奇怪的。 

  你以前不做这件事的原因是什么呢? 

  没有这个需要,也没碰到需要做这件事的女友,我以前的女朋友都没有性经验吧。 

  那这个她以前是和男孩发生的性行为吗? 

  是。 

  这不影响她再和一个女孩发生性行为吗? 

  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这些她都能接受,而且她喜欢我,她觉得这些没什么不一样的。 

  你们有这种关系之后,你变化大吗? 

  还好吧!但是我要说明一点,我和一个女孩子发生性行为……怎么说呢?就是这个性行为是发生在她身上而不是在我身上,你明白吗?我只是做做运动而已,她大概很享受…… 

  那这件事情对你有什么意义? 

  我就觉得性行为对我没什么意义,可是对我的女朋友来说,她们能真正地享受到这件事,所 

  以她们觉得意义非常大,也会经常要求。我有时会答应,有时会拒绝。我享受那种快感只是 

  心理上的,我并不在乎生理上的那种享受,所以当我看到我的女朋友非常high的时候,我自 

  己也会感觉特别好。 

  为什么呢? 

  可能还是因为把自己当成男性的角色吧,如果生理上一旦享受了,可能……那我不就跟我女 

  朋友一样了?怎么说呢……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哦,就是那样。 

  女同性恋里,性交的方式有哪些呢? 

  跟男性一样吧,逃不出这几种。 

  会以口交为主吗? 

  也会用工具吧,可能会用工具。 

  如果用工具,那你会是以一种男性的身体状况出现? 

  对。 

  大量的女同性恋都用这种方式吗? 

  对,一般都是,也没有别的更好的方式了。 

  所以你才不愿意她来用这个工具,因为你会因而变成一个女性角色。 

  对。 

  但很多同性恋会用手、口等。 

  我说的工具就是手。如果一个女孩接受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工具,而且也会用工具……但很少。 

  那你身体的欲望都克制在一个心灵的角落里? 

  是。 

  这对你有点不公平吧? 

  我没觉得。公平不公平这是个人感受的问题,因为本身身体和心理就会有一些冲突。怎么表达呢?让我想想——我可能克制了生理上的欲望,这种克制可能让我心理和生理上不再有那种冲突。我特想当一个男孩,我有一种成为男孩的欲望,但我只能用一个女孩的身体去实现,这种冲突就很痛苦了。像我现在这样完全地把这种欲望划归到心理上去,这样倒更合适。 

  做这件事有乐趣吗? 

  没有,基本没有,一般都是我女朋友提出来的。 

  整个过程怎样? 

  接吻,正常的过程吧…… 

  你看见一个不穿衣服的女孩有什么感觉? 

  当然是想和她上床,肯定会。 

  你心里真正的愿望是什么? 

  纯粹为了满足我的女朋友,所以大家说像我们这种人“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这是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我自己觉得我们既有付出,也有回报。付出可能只是体力,但回报是女朋友可能更爱你呀。 

  最好能找一个人聊聊 
  你耳朵上有这么多的耳环? 

  很多人说耳朵上扎耳环是同性恋的标志,我从来不知道,我只是觉得耳朵上扎五个耳环非常酷。 

  你怎么判断对方是同性恋? 

  感觉吧!不能100%,但也是80%。可能是接触多了,就会有判断。 

  和加拿大的韩国女孩分手后,你还有别的女朋友吗? 

  有一段网恋,我们在网上认识的,但因为我们距离太远了,她在宁波,所以我们分手了。 

  你到现在也没有碰到一位性取向和你完全一样的女朋友吗? 

  有,刚回国的时候。但她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在男孩子那里受到了伤害,才变成这样。我觉得我不适合这样的女朋友。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像我这样的人叫“T”,比较女性化的那些人叫“P”,可以做男性又可以做女性的叫“不分的”。嗯,对真正意义上的T来说,她本身就是同性恋,是一个看起来很普通的女孩子;但对“P”来说,不是很纯粹,她实际上是一个双性恋,她既可以喜欢男的又可以喜欢女的,但还是比较喜欢男的,她即使找也是找一个“纯T”。而去找一个这是一种叫“不分的”。在我们圈子里,不分的不太适合我。 

  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说,社会对同性恋毕竟是投以有色眼光的,会觉得不太正常。如果你喜欢并不是同性恋的女孩,促使她爱上了你,从而使她改变了自己的性取向,这是否有点不公平? 

  我觉得不是。虽然她喜欢我,但她喜欢我的原因是我像一个男孩子,她的性取向其实大局已定,她还是喜欢男的。所以所谓“性取向”只是一个“大面”上的事,其中细节的东西,完全是由个人决定的。她们也不会喜欢其他女孩,就算有了科学的防范,她的个性,她接触的人,她的生活遭遇都决定了她喜欢的人是什么样的。有可能是男的,有可能是女的,这都说不准。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个性化,就是说只听自己的,只顾着自己的选择,不会考虑别人。就算你有科学的防范,可是到了真正选择的时候,还是只想着自己。  

  现在我国同性恋生存状况怎样? 

  反正就是你不招我,我也不惹你。举个例子,以前去女同性恋酒吧,就和去别的酒吧感觉不一样,就好像在自己家一样,真正生活在一个圈子里,什么都可以放心大胆地说。 

  我觉得现在圈子里的人和外边的人谁也不招谁,对我们来说,我们不会因为你们瞧不上我们,我们就破坏你们的生活呀什么的,不会的。 

  你怎么考虑自己的未来,工作、感情、家庭…… 

  工作方面,我担心的不多,只要你这个人有本事,那你再与众不同也会有饭吃,大不了自己开店。现在我在一家广告公司,我们老板知道我的情况,但她对我挺好。 

  你在工作方面有什么优势? 

  我比较细心,因为这个老板经常表扬我。我也比较勤勉,因为我转行是个新开始嘛,有什么不懂就会马上去问,还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 

  自己的感情呢? 

  我没有幻想自己有个特别好的未来。也许年轻的时候,我女朋友觉得我挺帅的,会跟我在一起,但同性恋到老的时候,这种可能也许越来越少。也许会有一个人跟你在一起,一辈子。所以,如果没有人跟我一起,我就去养老院,找跟我一样的人在一起,聊聊天,也挺不错吧。我这人总是挺乐观的,所以我对我的未来也没什么特别大的担心。 

  你父母呢? 

  他们对我最失望的时候,也有一线希望。 

  你妈妈是不是对你爸爸更失望? 

  曾经是吧。但我妈妈是个非常乐观的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不然她早就和我爸离婚了,不过现在他们关系还不错。 

  你想对这种状况的同龄人说点什么呢? 

  我希望她们的运气能比我好,能找到可以疏导自己心情的人,能找个人说一说,否则太苦了。

访谈手记 
  讲到这里时,小天的女朋友拎着一包东西进来了,我们的对话也基本完成。这时,她指着从我眼前走过的一对女孩说:她们也像我们一样。可惜我没看到她们的正面。 

  她们俩人说还要去商场买点东西,而我则急着回家…… 

  长安街华灯初上,非常美丽。我想着刚才的对话,匆匆赶路。脑子里充满了一些以前从没注意过的名词,变性手术什么的,有点头晕。 

  了解是理解的基础和前提,我们没有进入一种生活情况不代表我们就可以轻视或嘲笑选择这种生活的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与小天再见面,她还是那么酷,但是神情好像比较愉快。一问之下,果然有高兴的事情,她换了一份工作,是一家中日合资的公司。比以前的那家广告公司好很多。工资长了一倍,各种福利待遇都很完备。 

  小天的领导特别看好她的能力,总说她一定能做好,这一点给她很大的鼓励和安慰。小天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非常愉快和幸福。 

  我也替她高兴。她建议我在网络上宣传我们正在做的这本书。我想我们会这样做的! 

  ☆相关链接 

  为同性恋立法 

  1988年,瑞典首开世界先例,通过立法,给同性恋伴侣包括纳税、继承及其他相关福利。其后两年,1990年丹麦通过《同性恋法》,同性恋者可以结婚,并享有一般夫妇一样的权利。 

  (摘自《做爱情》第45页,英属NFDB1曼群岛商网路与书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分公司2002年7月第1版) 

  分析 

  了解同性恋 

  初中二年级时,学习物理课,大家掌握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理知识,常常会用这两个词去嘲笑班里那些互有好感的男女生。 

  如果现实情况与之相反,恐怕我们都会傻眼。心情会变得无比复杂,嘲讽的状态也会出乎我们的想像。 

  其实这一切并不值得我们另眼相看,而是我们自己处在一种无知的状态自己尚没有察觉。 

  其实“同性相吸”与“异性相吸”都有自己的专属名词:“同性恋”和“异性恋”。“同性恋”是指某些人,他们不是对异性,而是对同性产生性爱。 

  “同性恋”这个词来源于古希腊文“Homoios”,意为“相同”;与之相对的“异性恋”也源于古希腊文“ Heteros”,意为“不同”。世界上大部分的人属于异性恋。 

  科学意义上的同性恋有身体和精神两个层面上的含义。大部分人不会生来就清楚自己的性倾向,这种人被称为发展型的同性恋,会因为在青春期中受到不同色情物的影响而形成。但也有人因为生理因素,如遗传基因、激素水平、大脑结构的影响而成为“先天型”的同性恋。 

  许多的科学工作者和学者都认为:同性恋是人类的一种自然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同性恋虽然在整个人口中占少数,但其绝对数也很庞大。它也是一种跨文化而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们认识和接受同性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和学者为此付出了许多努力。 

  20世纪初的德国性学家赫自菲尔德提出第三性的概念,希望同性恋者能受到法律保护。弗洛伊德进一步指出:同性恋不是疾病。 

  到今天,一种对同性恋的全新视角是:同性恋不伤害他人,不直接影响社会,不是犯罪,不邪恶,也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种属于少数人所有的生活方式。 

  从方方面面,心态平和地了解了同性恋后,我们再看小天的经历,就会怀着一种体谅之情。 

  她是一个天生的同性恋者,从一岁选鞋子穿时,就已经出现了男性化的倾向。虽然父母担心她太像个男孩而逼她留长头发,穿女孩子的衣服,但这反倒成了她特别痛苦的一段成长时期。 

  与得不到理解的痛苦并存的情况是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的冲突,这种无法调和的苦楚困扰了她好多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她所琢磨的就是一件事:变性手术。 

  她讲话中最爱用的四个字是:慢慢慢慢。她成长中所有的问题,都被她慢慢慢慢地解决了:她慢慢慢慢地让同学朋友了解她理解她;她慢慢慢慢接受了不做变性手术也能获得幸福的事实;她慢慢慢慢用自己认为可行的方式找到一份工作,得到上司的认可。在别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她这里都要慢慢慢慢来解决,慢慢慢慢来争取。 

  我们还不太清楚中国的社会角落里有多少怀着这种心情生活成长的青少年,但有一点,他们还不敢去寻求太多的帮助,以缓解心头的痛苦和压力。 

  小天提到她有一位好朋友,因为被父母知道是同性恋后,被锁在家里永远不让出门。她自己则坚信,她永远也不会把这件事告诉她极其保守的父亲和最爱的母亲。 

  她向我描绘了一幅老年生活的远景图。虽然她很乐观,音调平和,但我听着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最爱她的人和她最爱的人,她们互相隔着海洋一样遥远的距离,她们互相无能为力。 

  青春期少年的一项最基本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培养、发展出一个积极向上的成熟人生。这个过程对青少年同性恋者来说,是严峻的挑战。 

  从小天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从幼时起,她就逐渐认识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要接受别人的指指点点。她学会了在无助中度过青春期,学会了保护自己,保守自己的秘密。她说,这些她早就懂。 

  他(她)们在能够与接受同性恋的成年人或同辈人有任何接触之前,不得不自己承受这一切。这种社交上的封闭、情感上的隔绝,成为一种特殊的压力,已经给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带来诸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重要常识 
  这些“男人”长着女人大脑 

  我是男人,还是女人?人的“性别自认”究竟是由生殖器官,抑或是环境心理,还是别的什么决定的?长期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性医学专家们。中国留荷学者、安徽医科大学周江林博士在人下丘脑中发现了主管人“性别自认”的组织,从而揭开了这个谜底。目前,这个曾引起轰动的观点已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认同。 

  人群中有一些人的“性别自认”是逆向的,即所有的解剖、生理甚至基因都是男性的,却自认为是女性;而所有的解剖、生理和基因都是女性的,却自认为是男性。有一份统计表明,这种人约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四。很多人为此痛苦一生,或执意去做变性手术,或遭到社会的冷眼歧视。过去人们普遍认为是这些人的性导向,即生长环境造成的,是幼年起长期的异性对待,如男孩当作女孩抚养,女孩当作男孩抚养造成的,是环境和心理因素促成了这种“性别自认”的错乱。 

  周江林博士通过对6例变性人大脑的深入研究,发现下丘脑中有一个叫作“终纹床核中央区”的核团和人的性别自认有关系。即普通男性的这个核团比普通女性大44%,而男变女变性人的这个核团只是普通男性的52%,和普通女性相仿。当这篇题为“人脑的性别差异和变性的关系”的论文在世界最著名的两本科学杂志之一的《自然》杂志上发表后,引起学术界的强烈反响。 

  这项结果第一次从生物学的角度证明了变性人的脑结构不同于普通人,是人类认识自身的一个进步,也是为变性人在社会寻求公平对待的一个物证。 

  (摘自银瓶梅网-性事手册-同性恋大世界) 

  建议 
  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同性恋 

  很多不了解同性恋的人,会认为同性恋者仅仅是为了性的需求才在一起。但从小天的经历中,我们会发现,她的交友过程一样充满了了解、信任、爱的表达,比如一起玩、看电影等等,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 

  因为免疫缺损疾病——艾滋病蔓延以后,很多的同性恋者身处其中,促使社会对同性恋的关注增多,但并不是同性恋直接导致了艾滋病的增加,而是因为同性恋者频繁地更换性对象和不能有效地使用保护措施造成的。 

  同性恋的研究专家认为:同性恋不是犯罪,也不是邪恶,更不是心理疾病,只不过是有这种倾向的人将自己的这种愿望付诸实现。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他们只能自己选择,而不能听从于别人或社会所需的那种选择。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对待同性恋应在一种科学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角度和原则。要明白一个人的性取向和一个人的品质并没有直接联系。 

  要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同性倾向 

  青少年形成自己的性倾向这一过程是长期的(这不包括小天这样的天生同性恋者),所以,他们如何确定自己的性倾向很重要。 

  对同性恋做过深入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同性恋形成的过程中的后天因素即社会、心理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最初的性经历,即青春期的遭遇和经历,而同性恋者的身份认同时间最早在14岁,最晚在29岁,年龄中位值是18岁。有调查对象明确提出:第一次性经验极其重要,如果发生在同性朋友之间,就可能终生同性恋。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理和生理都渴望与异性的接触,这种接触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但是大部分的男女友谊都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猜测和干涉。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不能正常地与异性建立情感联系,就很容易被同性迷惑。他们的情感失去了正常的释放渠道,必然会寻找非正常的渠道,因为人的生理成熟在没有心理成熟做保障的前提下,其结果可想而知。而此时形成的同性恋往往是肯定的同性恋,很难再有改变。 

  社会上出售的色情盗版碟没有任何限制地进入未成年人的视线和手中,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一个在精神上没有任何准备的孩子其刺激度超过了大家的想像。欲望被挑起,却不敢与异性交往时,同性就成了目标。 

  帮助已经认同自己为同性恋者的青少年 

  很多青少年同性恋者仍然挣扎于对自身性倾向的认可中,也许还没有向父母或同辈人公开自己。他们也很少求助,他们害怕:一旦把自己的性倾向告诉了别人,他们会遭到拒绝或审判。但同时,他们恰恰是最需要理解和咨询的青少年。 辅导者通过张贴海报、散发小册子或书籍等方式告诉青少年,这些话题是安全的。给父母阅读的有关性教育的书单里,一定要包括有关同性恋的书籍。当青少年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同性恋或是双性恋,准备和别人讨论这一话题时,这样的一个环境会使他们感到安全。 

  青春期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是特别具有挑战性的一个时期。幼年时朦朦胧胧觉察到“与众不同”的感受越来越强烈。到了青春期的中期,一部分人会自我认同是同性恋,并且向同辈的同性恋亮相,但家庭成员和学校还以为他们是异性恋呢。这方面的咨询应该包括讨论同性恋是怎么回事,解释对同性恋的传统观念和误解,提供读物和参考源。很多青少年想向父母坦白,但害怕受到歧视。亮相通常会导致一场家庭危机。父母也会像他们的孩子一样,经历吃惊、否认、反省、愤恨和痛苦等一系列过程。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得知子女是同性恋时所做出的反应,就像悼念死人的过程一样。在很多方面,失去了子女异性恋的性倾向等于一场令人悲痛的死亡,因为很多对异性恋的期待(例如婚姻、家庭、生儿育女)都随之灰飞烟灭。父母经常要教育青少年,性行为有传染性病(包括感染艾滋病毒)和怀孕的危险。研究也表明同性恋青少年有更高的自杀倾向。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青少年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而已经表露要自杀的人则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来调整其心态。

♂♀特别提醒 

  同性恋不是病态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于2001年4月20日出版发行,在新版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非常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并非一定是心理异常,由此,同性恋不再被统划为病态。 

  新版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在制订之前,有专门的课题小组对同性恋做研究,在对51例同性恋者一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只有6人需要精神科医生的帮助。因此,在新版诊断标准中对同性恋的定义比1989年版更加详细。同性恋的性活动不一定是心理异常的表现,只有由于同性的性行为导致了心理矛盾、焦虑,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的,才被认为是性心理障碍。这样的规定更加接近世界卫生组织所施行的政策,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调查统计,同性恋在人群中的比例是2%左右,而同性恋的存在也是由来已久,社会对待同性恋的态度有一个变化的过程。在中世纪,同性恋被认为是犯罪,同性恋者要被送上绞刑架。到了近代,同性恋被认为是一种病态,需要治疗。目前已有不少国家承认同性恋是正常现象,社会对同性恋的态度也有所转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银河说,不再把同性恋看作一种病态心理,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进步。我们现在做的实际上是美国28年前做过的一件事。那时在同性恋解放运动的影响下,美国心理学协会把同性恋从精神病手册中取消了。但这并不表示中国做这件事晚了。在美国的一些州,至今仍把同性恋视为非法。 

  有关专家表示,即将出版的诊断手册虽不把同性恋当病态,但这并非代表中国法律、社会正式承认同性恋的地位,手册也保留了心理问题能使人改变性取向的观点。 

(转引自2001-08-18 新华网) 

  很多不了解同性恋的人,会认为同性恋者仅仅是为了性的需求才在一起。但从小天的经历中,我们会发现,她的交友过程一样充满了了解、信任、爱的表达,比如一起玩、看电影等等,并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简单。 

  因为免疫缺损疾病——艾滋病蔓延以后,很多的同性恋者身处其中,促使社会对同性恋的关注增多,但并不是同性恋直接导致了艾滋病的增加,而是因为同性恋者频繁地更换性对象和不能有效地使用保护措施造成的。 

  同性恋的研究专家认为:同性恋不是犯罪,也不是邪恶,更不是心理疾病,只不过是有这种倾向的人将自己的这种愿望付诸实现。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感觉,他们只能自己选择,而不能听从于别人或社会所需的那种选择。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年轻人,对待同性恋应在一种科学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角度和原则。要明白一个人的性取向和一个人的品质并没有直接联系。 

  要关注青春期孩子的同性倾向 

  青少年形成自己的性倾向这一过程是长期的(这不包括小天这样的天生同性恋者),所以,他们如何确定自己的性倾向很重要。 

  对同性恋做过深入研究的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银河在一项调查中发现:在同性恋形成的过程中的后天因素即社会、心理因素中,最为重要的是最初的性经历,即青春期的遭遇和经历,而同性恋者的身份认同时间最早在14岁,最晚在29岁,年龄中位值是18岁。有调查对象明确提出:第一次性经验极其重要,如果发生在同性朋友之间,就可能终生同性恋。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心理和生理都渴望与异性的接触,这种接触最重要的还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但是大部分的男女友谊都会遭到老师和家长的猜测和干涉。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不能正常地与异性建立情感联系,就很容易被同性迷惑。他们的情感失去了正常的释放渠道,必然会寻找非正常的渠道,因为人的生理成熟在没有心理成熟做保障的前提下,其结果可想而知。而此时形成的同性恋往往是肯定的同性恋,很难再有改变。 

  社会上出售的色情盗版碟没有任何限制地进入未成年人的视线和手中,这些不健康的内容对一个在精神上没有任何准备的孩子其刺激度超过了大家的想像。欲望被挑起,却不敢与异性交往时,同性就成了目标。 

  帮助已经认同自己为同性恋者的青少年 

  很多青少年同性恋者仍然挣扎于对自身性倾向的认可中,也许还没有向父母或同辈人公开自己。他们也很少求助,他们害怕:一旦把自己的性倾向告诉了别人,他们会遭到拒绝或审判。但同时,他们恰恰是最需要理解和咨询的青少年。 辅导者通过张贴海报、散发小册子或书籍等方式告诉青少年,这些话题是安全的。给父母阅读的有关性教育的书单里,一定要包括有关同性恋的书籍。当青少年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同性恋或是双性恋,准备和别人讨论这一话题时,这样的一个环境会使他们感到安全。 

  青春期对于同性恋者来说是特别具有挑战性的一个时期。幼年时朦朦胧胧觉察到“与众不同”的感受越来越强烈。到了青春期的中期,一部分人会自我认同是同性恋,并且向同辈的同性恋亮相,但家庭成员和学校还以为他们是异性恋呢。这方面的咨询应该包括讨论同性恋是怎么回事,解释对同性恋的传统观念和误解,提供读物和参考源。很多青少年想向父母坦白,但害怕受到歧视。亮相通常会导致一场家庭危机。父母也会像他们的孩子一样,经历吃惊、否认、反省、愤恨和痛苦等一系列过程。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父母得知子女是同性恋时所做出的反应,就像悼念死人的过程一样。在很多方面,失去了子女异性恋的性倾向等于一场令人悲痛的死亡,因为很多对异性恋的期待(例如婚姻、家庭、生儿育女)都随之灰飞烟灭。父母经常要教育青少年,性行为有传染性病(包括感染艾滋病毒)和怀孕的危险。研究也表明同性恋青少年有更高的自杀倾向。经常产生自杀念头的青少年迫切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而已经表露要自杀的人则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来调整其心态。
  


正一艺术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