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世界名画 卢浮宫名画 奥赛馆名画 中国油画 写实画派 杨飞云油画 不朽的胡杨 台湾六日游 正一画廊
 

百名画家自画像

      自画像,是画家以自己为绘画对象的肖像画,几乎每一位画家,都会为自己画像,里面包含着他们的理想、个性与对世界的看法。自画像,是最自由的表达方式,又是最偏激的表达方式,也是最能体现个人底蕴的表达方式,傲慢与偏见,自信与高雅,在自画像中一目了然。今天,就让正一艺术与你一起去欣赏那些绘画大师的自画像,一人一幅,共108幅,借助大师眼中的自己,走进艺术家的世界,欣赏13世纪以来的绘画艺术史。正一艺术于2019年3月1日。


    1、索福尼斯巴·安奎索(Sofonisba Anguisciola 1532—1625),一个尘封于历史中的名字,意大利女画家。在16-17世纪那样一个男权至上、大师辈出的社会背景下,安奎索终于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成就最为显赫的一位女性画家。而且从13岁开始正式习画一口气画到了93岁,如此高龄,在16世纪平均寿命只有21岁的欧洲,也是无人能及了。这幅自画像是美术史上最早的女画家自画像。

 

     2、拉斐尔·桑西(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意大利著名画家,也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这幅自画像画于1506年,23岁的拉斐尔看上去很柔美,给人印象很实诚,画家把自己表现得这么平易近人,眼神也很温柔,深色调还给人带来了恬静的感觉。

 

     3、维瑞·勒布伦(Madam Vigee Lebrun,1755-1842),法国18世纪至19世纪有个著名的美女画家,她的名字叫伊丽莎白·露易丝(1755年—1842年),嫁为人妇后就改了名字维瑞·勒布伦。她是著名的法国女画家,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塑学院院士,《画家和她的女儿》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从史料上看,她可能是史上容貌最美的画家,从她的自画像来看,的确名不虚传画面上,她挺直站立,左手拿着调色板和画笔,嘴唇带有微笑,简朴的低胸装,头戴造型优雅的草帽,上边带有美丽的驼鸟毛和花朵,裙装为绸缎材料,配有奢侈的黑色披肩,像是一个正在说话的肖像,展示了一个朝气蓬勃、信心十足的妇女形象。

 

     4、文森特·凡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后印象派代表人物,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在短短十年时间里, 他创作了超过2000幅画,享誉世界。凡高一生从1886年到1889年之间创作了40幅自画像,其数量仅次于伦勃朗。这幅《耳朵上绑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创作于1889年1月,当时,凡高与高更大吵一架后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他画这张画是想送给母亲,为了使自己和家人相信他已经从伤痛中康复过来。最后凡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自画像挂在自己的墙上。

 

     5、玛丽·丹尼斯·薇乐思(Marie-Denise Villers 1774-1821),法国女画家,她师从于擅长描绘逆光的肖像派画家特里奥松,并于1799年发表了处女作,引发关注。这幅完成于1801年的《年轻女子作画》,是薇乐思的自我写照。在这空荡荡的屋子里,一个女子倚窗而坐。从窗外透进来的光线将她的轮廓勾勒得十分清晰。临窗远眺,一对恋人正在天台上耳鬓缠绵互诉着衷肠,女子却心无旁骛,全神灌注于手中的画作。这幅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把它当作新古典主义巨匠大卫的作品。在20世纪中后期,研究者惊奇地发现,原来这是薇乐思的第二十七幅作品,还是一幅自画像。  

 

     6、阿诺德·勃克林(Arnold Bocklin1827——1901),德国19世纪著名象征主义画家,代表作品《死亡之岛》。这幅《与死神的自画像》充满神秘、幻想的氛围,但有古典的建筑充斥其中,表现死亡和神秘、忧郁的场景。他的自画像最有趣的地方就是他和死神相结合,死神弹奏的样子像弹奏死亡之音。

 

     7、齐内达·塞莱布里阿库娃(Zinaida Serebriakova,1884-1967),俄罗斯女著名女画家,这幅自画像是作者的成名作。如果要说哪样家具是专属女人的话,那得数梳妆台了。那梳妆台上摆着香水、项链、蜡烛、化妆盒等时髦物件,梳妆台的主人是身穿肚兜衫的曼妙女子,对镜站在那儿,手拉长发,手起梳落,眼睛还直勾勾地盯着你,怪不得这幅画1910年参加在彼得堡举行的“现代女子画像”展览时,使画家一举成名。

 

     8、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 1909-1992),是英国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画作中经常出现扭曲的人物形象,透露出痛苦、绝望或紧张的情绪。这幅自画像很有他自己的个性,将培根的犀利表现得淋淋尽致,扭曲的脸表现出了培根的特色,如噩梦般的图像,画面表现的粗狂犀利。

 

     9、弗里达·卡罗(Frida Kahlo 1907-1954),是二十世纪拉丁美洲最有影响的画家,是印在国家钞票上的女人,其作品价格居全球女画家之首。这幅自画像显示她是一个独特、美丽的女性,最有标志性的是两眉于前额连为一线,在传统意识中这种连心眉代表独立、理性、倔强。可能是毛发较重,嘴边的汗毛看起来有点像淡淡的“胡子”,但这无法掩盖她性感红唇的风采。乌黑的杏仁状眼睛,自然流露出坚韧、锐利和智慧。

 

     10、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法国卓越的具象绘画大师,钟情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毕加索称他为“20世纪最伟大画家”。巴尔蒂斯是自学成功的画家,他成名甚早,1934年就在巴黎举办了首场个人画展,1983年巴黎蓬皮杜中心举行“向巴尔蒂斯致敬”的盛大回顾展。他的作品或冷漠、或平淡、或诡黠,似乎包含着一种莫名的思考,既广受推崇,又极富争议,那些描绘青春期少女的作品尤为如此。2001年2月18日,巴尔蒂斯以92岁高龄在瑞士去世,世界大报以“20世纪最后的巨匠”赞誉他的艺术成就。这幅创作于1940年的自画像,他左手执画笔,右手握一擦巾,眉眼紧锁,大概在苦思绘画的真谛。

 

     11、乔托·迪·邦多纳(Giotto di Bondone,约1266-1336) ,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第一个伟大代表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被公认为是新旧两个时代的桥梁,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在中世纪时期,他发现了人,把人从神学的铁牢里解放出来,请入造型艺术的殿堂。虽然他笔下的新人形体还不完美,精神还不占主要地位,优美、崇高尚未成熟,但毕竟开创了一个新时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乔托出发了意大利的民族基因,把新兴的意大利人同古希腊、罗马人的气质联系起来,并以古朴庄严的绘画风格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幅自画像也许是艺术史上最早的自画像,乔托首开先河地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绘画上绘入自我的形象,虽然相当于只给作品进行了署名,但是这一壮举在历史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此开始按年代顺序欣赏百名艺术大师的自画像。

 

     12、扬·凡·艾克(Jan Van Eyck,1385-1441),是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十五世纪北欧后哥德式绘画的创始人,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性人物,因其对油画艺术技巧的纵深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被誉为“油画之父”。这幅《包着红头巾的男子》是他的自画像。

 

      13、马萨乔(Masaccio,1401-1428),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先驱者,被称为”现实主义开荒者“。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一个最早的里程碑,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他的真名是托马佐·迪·乔凡尼·贵迪,马萨乔是他的外号,原意是“糊涂的画家”,得之于他天性无拘无束,作风随便散漫。他出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幼年丧父,一直跟随画家马佐里约学艺,并从他的朋友布鲁奈列斯奇那里接受透视学知识。他的绘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三位一体》祭坛画以极为杰出的建筑背景的透视表现,《纳税银》表现罗马税吏向耶稣收税的故事,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富于真实感的效果。马萨乔虽然只活了27个年头,生命如流星一般短暂,但却像一束光一样照亮了当时的画坛,对后世影响巨大。这幅《男子像》据称是马萨乔的自画像。

 

    14、乔凡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1430-516),是威尼斯15世纪最杰出的画家。在美术史上享有盛名的威尼斯画派,可以说是由他开始的。与强调用线造型和注重构图经营的佛罗伦萨画家不同,乔凡尼·贝利尼是位擅长运用色彩的画家。这是他存世的唯一一张自画像。 

 

     15、桑德罗·波提切利 (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年), 是15世纪末佛罗伦萨的著名画家,少年时代就酷爱绘画,开始时当金银艺匠学徒,因为有绘画天资,15岁时被做皮革匠的父亲送到画家菲利浦·利皮的画室学画。后来波提切利又转从委罗基奥门下,与比他小7岁的达·芬奇同窗共学。27岁的波提切利决定自立门户,独立开设工作室接受社会订件。由于他曾师从利皮,因此也受美第奇喜爱和赏识,逐渐成为美第奇宫廷画家中的领袖。从15世纪50-80年代末,波提切利为美第奇家族创作了包括《春》、《维纳斯的诞生》等一系列名画,这幅《三博士来朝》左侧边缘的人物则是波提切利的自画像,他身披金黄色绒袍,似乎对身边发生的宗教事件漠不关心,却把目光转向画外。 

 

     16、雷奥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全名为莱昂纳多·达·芬奇,是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齐名的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这幅自画像作于1512年,用红铅粉笔画的素描,用线生动灵活,概括性强,简单的寥寥数笔却包含许多转折,立体感很强,人物的表情也很传神。 

 

    17、阿尔布雷特·丢勒 (Albrecht Durer1471-1528 ),德国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画家,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13岁时画了一幅自己的肖像,形象生动逼真。这幅自画像是1498年他27岁时画的。这时的丢勒自信又自负,俨然一个创造者和思想家。他身着精致的服装,头戴一顶带条格的软硬帽,卷发披肩,十分时髦。不长的浅色胡须,使他年轻的面孔显得庄重,尤其是眼睛和嘴的形体刻画,具有十分强烈的个性特征,令观赏者感到他的非凡相貌里所蕴含的天赋才能。 

 

     18、老卢卡斯·克拉纳赫(Cranach,Lucas 1472-1553),德国画家,由于他的儿子也是画家,因此人们称他为老卢卡斯。成名作《逃亡途中小憩》表现圣母带着婴孩耶稣避难埃及,途中在森林中休息的情景。他还画过许多幅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肖像,他是马丁·路德的挚友。这幅自画像作于1550年,那年他78岁,遇上了政局动荡的岁月。 

 

     19、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475-1564年),作为文艺复兴的巨匠,以他超越时空的宏伟大作,在生前和后世都造成了无与论比的巨大影响。他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我吃很少的东西,几乎不喝什么,睡得也很少;我用全部的生命来倾听来自天国的召示。他享年89岁,终生未娶。他说,我已经有了一位妻子,那就是艺术,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孩子。这幅自画像于16世纪中叶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市创作完成,色彩鲜明,层次清晰,后由一位收藏家捐赠给意大利托斯卡区芬奇市博物馆。 

 

     20、乔尔乔内(Giorgione,1477-1510),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架上画的先行者。其代表作《入睡的维纳斯》被认为是所有维纳斯里最美的一个。他的风景画《暴风雨》被认为是西方绘画中第一幅风景画杰作。与提香合作的《田园合奏》,那美妙的音像传颂至今。这幅自画像画于15世纪末,青年时代的他,留着长长的头发,一双酷酷的眼神,皱眉抬头的姿势像在诉说着他那些奇迹般的故事。 

 

    21、提香•韦切利奥(Tiziano Vecellio 1490-1576),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伟大画家,威尼斯画派的代表。青年时期一度与乔尔乔内紧密合作,乔尔乔内死后即成为威尼斯画派领袖。提香是一位罕见的长寿而又多产的画家,他比米开朗基罗的寿命还长,活了90多岁,因此他的艺术生涯几乎贯穿了整个16世纪;他一生勤奋,创作了1000多幅画,作品遍及西欧各国,代表作《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这幅自画像创作于1562年,由德国柏林国家美术馆收藏。这幅画把提香本人坚毅富有的画家形象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意大利曾把他的自画像与画作印在他们的货币上。 

 

    22、安东尼奥·科雷乔(Antonio Allegri da Correggio 1489-1534), 是16世纪早期的创新派画家,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之一。作为壁画装饰艺术的开拓者,他画了很多颇有影响的圣坛画,还有许多小型的宗教绘画,尤以画拱形屋顶的壁画而著名。科雷乔可能就画过这么幅自画像《年轻的男子》。 

 

     23、埃尔.格列柯(El Greco 1514-1614),西班牙著名画家,原名多米尼加.泰奥托科普利,由于出生在希腊,后被称为格列柯,意为希腊人,早期受拜占庭画风的影响,后来到了威尼斯,进入提香的画室,这使他从中世纪美术圈子走向一个新的时代。格列柯最大的天赋艺术手段便是“变形”和“阴暗的色彩”。在他眼里,这个世界正在崩溃,而他也在描绘这种崩溃”。他的墓志上这样写道:他用笔给木头以灵魂,给画布以生命。这幅自画像画于1600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

 

     24、丁托列托﹝Tintoretto,1518-1594﹞,16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著名画家,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晚期最后一位伟大的画家,和提香、委罗内塞并称为威尼斯画派的“三杰”之一。他原名雅各布·罗布斯蒂,受业于提香门下。在长达4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主要活动在威尼斯。作品继承提香传统又有创新,在叙事传情方面突出强烈的运动,且色彩富丽奇幻,在威尼斯画派中独树一帜。这幅是他晚年的自画像。 

 

     25、老·彼得·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 1525-1569年),是16世纪尼德兰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欧洲独立风景画的开创者。由于他的两个儿子也是画家,并有一子与他同名,故我们称他为老勃鲁盖尔。他是欧洲第一个在绘画中自觉而大量地描绘农民形象的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故有“农民的勃鲁盖尔”之称。他天生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又叫“滑稽的勃鲁盖尔”。这是他晚年的自画像素描。 

 

     26、保罗.委罗内塞(Paolo Veronese,1528-1588)原名叫保罗.卡尔亚里,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以表现16世纪色彩丰富壮观的威尼斯场景的大型装饰画而著称。他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共和国维罗纳,在维罗纳和罗马求学,1533年奉召来到威尼斯装饰总督府的十人团会议厅。然后他留在威尼斯,与提香和丁托列托为作画委托展开竞争。艺术大师提香有两个伟大的弟子:丁托列托和委罗内塞,他们同时被誉为十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三杰。这幅自画像不是单独成画,而是在他的代表作《加纳的婚礼》中的他,画中以委罗内塞的自画像为开端,他身穿一身精美刺绣的白色长袍并演奏着中提琴。 

 

     27、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德·卡拉瓦乔(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 1571-1610),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卡拉瓦乔从九十年代起创作了一系列表现了叛逆精神的宗教题材作品,他毫无顾忌地把流浪汉、渔夫、吉卜赛人大胆地画进了神圣的祭坛里。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这幅《扮作酒神的自画像》作于1594年,时年23岁。1592年,他到罗马的第一年就染病住院,一住就是半年,半年的光景里,他被病魔所折磨,但还是画下了此幅以酒神巴洛克命名的自画像。他略微抬起的、稍稍偏转的脸上,表现出了痛苦的表情,也是自己当时精神状态的真实表现。 

 

     28、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是文艺复兴时期弗兰德斯画派的大画家,也是欧洲第一个巴洛克式的画家。17世纪欧洲出现四位鼎立的大画家:意大利的卡拉瓦乔、佛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伦勃朗和西班牙的委拉斯开兹。其中唯鲁本斯最幸运,他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的整个西欧绘画。这是鲁本斯最帅的一张自画像,创作于1623年,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收藏。 

 

    29、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 ,1594-1665年),是17世纪法国巴洛克时期重要画家,也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这幅自画像作于1650年,这幅《自画像》的意义非比寻常。这幅画是普桑仅有的三幅自画像中的一幅,也是最后的一幅,画中清楚呈现普桑本人的相貌,同时,普桑还通过这幅自画像为自己的艺术下注解。画中的普桑身穿黑色简朴的袍子,留着浓密、梳理整洁的半长发,一撮细密的小胡子勾勒出画家的嘴。普桑左手拿着一枝活动铅笔,右手扶着一本名为《论光线和色彩》的书,头稍向后倾,略带犹豫的微笑使他脸上稍显忧郁,画的底部呈棕灰色,看似一块墓碑,两名光着身体的孩童托着花环,碑上写着金色的墓志铭,概述画家的一生。这幅《自画像》在此具有受公众纪念的含义。 

 

    30、迭戈·罗德里格斯·德·席尔瓦·委拉斯贵支(diego rodriguez de silva velazquez 1599-1660),是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杰出的绘画大师,巴洛克式画家,也是西班牙具有贵族威严的绘画巨匠。委拉斯贵支24岁入宫,成了腓力四世的宫廷画家。但是,他的艺术并没有因身在宫内而受到束缚,他不仅画君王、王后、王子、公主,也画乞丐、侏儒、白痴和无权无势的朋友;他不仅画《圣经》主题,也借希腊神话主题画风情画、风俗画和人体画。代表作品有《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宫娥》等。这幅自画像创作于1640年,正是他四十不惑的年龄。 

 

     31、伦勃朗·凡·赖恩(Rembrandt van Rijn 1606-1669年),是自画像画的最多的一个画家,自画像真迹目前估计总数在60-100幅之间。他是荷兰最杰出的肖像画大师,也是17世纪整个欧洲文化艺术的杰出代表。伦勃朗一生创作精力旺盛,给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遗产,六百幅油画,三百幅版画和二千幅左右的素描。这幅自画像画于1660年,伦勃朗54岁。画家生活的潦倒在此画中一览无余。画中艺术家身体虚弱、神情悲凉,一副逆来顺受、准备接受死神安排的老人形象。 

 

     32、约翰内斯·维米尔(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兰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但却被人遗忘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维米尔的作品大多是风俗题材的绘画,基本上取材于市民平常的生活。他的画整个画面温馨、舒适、宁静,给人以庄重的感受,充分表现出了荷兰市民那种对洁净环境和优雅舒适的气氛的喜好。维米尔留传下来的作品只有40幅左右,其中多数都是绘画精品。被称为“荷兰小画派”的代表。这幅自画像也是难得一见的。 

 

    33、让·安东阿·华托(Jean Antoine Watteau,1684-1721),法国杰出的洛可可画家。作品多描绘富家男女的闲逸生活,画风抒情,画中人物带有忧郁之感,反映了贵族阶级精神上的空虚、无聊和彷徨。来到巴黎后,结交了一些上层社会的人士,逐渐把题材转向了描绘贵族男女寻欢作乐的生活中,这种转变是和当时法国的时代有关。这幅自画像画于1710年,也带有洛可可的香艳。 

 

     34、让·巴蒂斯特·西梅翁·夏尔丹(jean baptiste simeon chardin 1699-1779年),18世纪法国画家,著名的静物画大师。这幅《戴遮阳帽的自画像》画于1775年,晚年的夏尔丹,财富和艺术表现均走下坡。由于他的支持者在王室中失势,使得他的薪俸减少,而他自己的健康情况也不如往昔,据说是患了油彩气味厌倦症,于是他开始改用粉彩作画。画面中的夏尔丹直视着欣赏者,尊严与慈祥被忠实地描绘出来,透过眼镜及松弛的下巴,则让观画者感受出浓厚的人情味。画面色调以蓝色为主,冷清明晰的背景,完美地衬托出他苍白的肤色,在静謐的气氛中,流露出老年人乐天知命的安详。五年后夏尔丹逝世。 

 

     35、弗朗索瓦·布歇(Frangois Boucher 1703-1770年),罗可可绘画的代表者,十八世纪法国深得当时统治者赏识的画家,32岁就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以后又荣获法国皇帝路易十五首席画师的称号。晚年升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布歇的这种社会地位和他所处的上层社会,决定了他的艺术主要是迎合当时上流社会的需要。布歇这幅自画像是罗可可艺术风格华丽精致、轻盈纤细的典型体现。 

 

     36、让·奥诺雷·弗拉戈纳尔(Jean Honore Fragonard,1732-1806),洛可可艺术重要的代表人物,早年不喜欢在夏尔丹工作室学画,16岁那年转投到布歇门下,修业4年,是布歇的学生和继承人,20岁自立门户,24岁时获得皇家奖学金赴罗马法兰西学院深造两年,29岁返回巴黎,不久即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在弗拉戈纳尔的艺术中不仅受到布歇和意大利的艺术影响,还有来自北方的鲁本斯的色彩和伦勃朗的明暗法,这使他能立足于广博的艺术精华基础之上,最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幅作于1769年的《灵感》(Inspiration),也是弗拉戈纳尔的自画像。 

 

     37、弗朗西斯科•德•戈雅(Fraycisco de GoyayLucientes 1746-1828),是西方美术史上开拓浪漫主义艺术的先驱。戈雅早期喜欢画讽刺宗教和影射政府的漫画,贪婪的修道士、偷盗、抢劫、接生婆,全部被他画成魔鬼的样子。他的画集曾被制成扑克牌,他粗俗但充满真理的画风很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并为他招来各种审判,但他的修道士雇主一直袒护他。著名的画有《裸体的玛哈》等。这幅《正在创作自画像》,创作于1795年。他于1792年身染重病,丧失了听力,仿佛陷入了与世隔绝之中,这时尚未完全恢复。 

 

     38、约瑟夫·玛丽·维安(Joseph Marie Vien 1716-1809年),法国18世纪到19世纪初年的新古典主义画家。1775-1781年任设在罗马的法兰西美术学院院长,后任法国皇家美术学院教授。维安作画遵循古典主义原则,选择古代题材,以古代希腊罗马建筑作背景,人物装束希腊化,造成古典意境。即使描绘现实题材也杂入古代意趣,人物装束、姿态动作模仿古典雕刻造型。这些特征可在他的这幅自画像中见到。 

 

     39、雅克·路易·大卫(Jacques-Louis David 1748-1825),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的领导者,在法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严谨质朴,气势宏伟。1793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王朝,大卫加入了资产阶级左翼的雅各宾党,并被推举为国民议会主席。同年,雅各宾党的领导人马拉被刺,大卫怀着悲愤的激情创作了“马拉之死”。1794年7月,热月党人推翻了雅各宾党专政,因大卫参加了雅各宾党,他被罗列了17条罪状而被捕入狱,险遭杀身之祸。这幅自画像,就作于1794年,大卫饱经沧桑的脸上长满了深深的忧虑。 

 

     40、弗朗索瓦·热拉尔(Francois Gerard,1770-1837年),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16岁时转入大卫的画室学画,是大卫的高足和后继者。热拉尔主要以流行的肖像画著称,由于他所画的肖像都是欧洲名人,尤其是一些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王政复辟时期的要人,因而名声很大,上至皇帝、将军,下到学者、贵妇都希望他能为自己画像。但热拉尔只给自己留下了这么一幅画像。 

 

     41、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1775-1851),是英国十九世纪初期重要风景画家,英国学院派画家的代表。透纳从小就显示出超人的绘画天赋,曾为建筑师助手,后钻研十七世纪欧洲风景画遗产。1802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并建立了自己的画室。早年的水彩画大多描绘建筑物,画风工整细密。中晚年,致力于表现大自然的气候变化,尤其爱画浓雾弥漫、阳光变幻的景色。这幅透纳自画像,作于1799年,藏于英国泰特美术馆。画中透纳那双明亮而专注的眼睛深陷额下,光线从上面直接射下,在他的眼部投下了浅浅的阴影。光也照亮了他的头发。这个精心梳理过的新潮发型很可能是透纳父亲的杰作,他父亲是一位理发师。 

 

     42、约翰·康斯太勃尔(John Constable,1776—1837),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风景画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康斯太勃尔是一位大器晚成的画家。48岁那年,他以3幅作品轰动了法国画坛,名声大噪。一生的创作对象始终是家乡的茅舍、树丛,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描写自然风景上。1809年,33岁的康斯太勃尔坠入了爱河,他爱上了他儿时的玩伴——玛丽亚(Maria Bicknell),这时候康哥把自己的自画像画成一个阳光小伙,不仅人长得帅,性格又好,而且家里又有钱,又会画画,在村子里绝对算是偶像级的人物,但却遭到了更有钱的女方家长的极力反对,直到1816年他们才终于结婚,婚后他的妻子为他生了7个孩子。 

 

     43、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是继大卫之后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代表。安格尔17岁到大卫画室学习,得到真传。两年后考入美术学院,获罗马大奖。安格尔的声誉如日中天时,也正是古典主义面临终结,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德拉克洛瓦之间发生许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安格尔把持的美术学院对新生的各种画风嗤之以鼻,形成学院派风格。代表作有《泉》《贝尔登肖像》《土耳其浴室》等。这幅安格尔自画像,作于1804年,是他24岁时的作品,现藏于法国尚蒂伊博物馆。 

 

     44、泰奥多尔·席里柯(Theodore Gericault,1791-1824),法国著名画家,新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1808年从画马名家韦尔内学画。1810年入盖兰画室,与德拉克洛瓦相识,常去卢浮宫临摹古代大师的名作。1816-1817年赴罗马学习。回到巴黎后展出了那幅著名的《梅杜萨之筏》。随后,他去了英国学习画马,在英国, 席里柯由于一次意外坠马而英年早逝,年仅33岁。这幅画作于1814年,是席里柯23岁时的自画像。 

 

     45、卡米耶·柯罗(Jean-Baptiste Camille Cont 1796—1875),法国杰出的风景画家,他目睹了美术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兴衰,直至印象主义的兴起。因而在柯罗的身上融合了各个时代的混合色彩与艺术风格。他40岁以后,成为巴比松画派的志同道合者,成为一个在艺术上独具奇趣的风景画家。他一生创作了3000多幅油画,其中大部分是描绘田园的风景画,新颖明朗,清俊柔美,散发着诗一样的情趣。这幅画创作于1840年,是柯罗44岁的自画像。 

 

     46、欧仁·德拉克洛瓦(Eugene Delacroix,1798—1863),法国著名画家,曾师从法国著名的古典主义画派画家大卫学习绘画,但却非常欣赏荷兰画家鲁本斯的强烈色彩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热里科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他的画作《自由领导人民》曾被印入法国政府发行的100法郎的钞票和1980年的邮票上,在中国也拥有崇高的知名度。这幅作于1837年的德拉克洛瓦自画像,现藏巴黎卢浮宫,从画中可看出,一个已经迈入三十七八岁的中年男子,他的艺术追求这时正处于最旺盛时期。七月革命促使他离开了对历史与传说的迷恋,他重新为自己提出了描绘眼前真实可见的事物。可以说,这幅肖像是德拉克洛瓦绘画艺术的重要转折点,具有一种现实主义的特征。 

 

     47、卡尔·巴甫洛维奇·布留洛夫(Briullov,Karl Pavlovich,1799-1852),是俄国19世纪上半期学院派的代表大师,优秀的的历史画家、布留洛夫1819年因其处女作《凝望水中的纳克索斯》一画而脱颖。他在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师从于伊凡诺夫。1827年他赴庞贝古城遗址考察后,于1833年完成了名作《庞贝的末日》,为他和俄国赢得了声誉。普希金评价这幅画堪称“俄罗斯画坛的初日”。这幅自画像作于1848年,是布留洛夫在一次重病后一挥而就的,因此在其中如此自然地流露出浪漫主义的一个关键主题——无力的身体与强大精神的斗争。色彩极端地非物质化,红黑主色调突出了充满内在激情的苍白面容,头发则被比作火舌。无力下垂的手、疲惫的面容与画中的力量公然对抗,被认为“这幅画一下子表现了灵魂”。 

 

     48、托马斯·科尔(Thomas Cole,1801-1848年),美国著名风景画家,哈德逊河画派的创始人之一。科尔出生于英格兰,1819年移民美国,进入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学习。最初以肖像画家和雕刻家的身份工作。1825年,他定居纽约,并成功展出了他的第一批风景画。1829年,科尔前往欧洲,访问英格兰、法国和意大利。1832年返回美国后,他开始创作讽喻画和历史题材画,较为著名的有《白山峡谷》、《美洲湖景》、《帝国兴衰》及《建筑师的梦想》等。这幅科尔的自画像,像黑白照片。 

 

     49、弗朗斯·克萨韦尔·温特哈尔特(Franz Xaver Winterhalter 1805-1873),19世纪中期德国学院艺术派的古典主义绘画大师,也是宫廷画家,擅长画人物肖像画。在1823年十八岁的温特哈尔特到慕尼黑寻求发展,1828年成为了卡尔斯鲁厄的公爵夫人的私家绘画大师。之后成为欧洲许多大国的宫廷专职画师,服务于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浦,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奥匈帝国和比利时等皇室的宫廷,为国王和皇后画像而著名。他的绘画表现手法接近现代人的审美标准,画中贵族姿态优雅,衣着极其华丽,在肖像画中出类拔萃。这幅《画家与他的兄弟赫尔曼的自画像》,作于1840年,左边拿着画笔的是温特哈尔特。 

 

     50、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也是法国巴比松派的代表画家。米勒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1849年在巴比松定居后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钟》等名作。这是他的自画像。 

 

     51、泰奥多尔·夏塞里奥(Theodore Chasserian 1819-1856年),是法国浪漫主义画派画家,先后接受安格尔古典主义和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的艺术教育,于是在他终生的艺术活动中都似乎在做一种努力,即把安格尔冷漠而坚实的造型与德拉克洛瓦热情而响亮的色彩结合起来。他是综合其老师安格尔新古典主义画风和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色彩的最有代表性的后继人。他因为曾经到阿尔及利亚旅行所以画过许多东方风味的绘画,他所描绘的女性形象,具有独创性,而且有一种奇特的诗意,可惜他的艺术生涯太短了些,由于肺病难治,于37岁时离开了人世。这幅夏塞里奥的自画像,作于1835年,现藏卢浮宫博物馆。 

 

     52、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 1819-1877),是法国大名鼎鼎的画家,是现实主义大师。法国评论家认为:“没有库尔贝,就没有马奈;没有马奈,便没有印象主义。”库尔贝还是个革命者,在1848年就积极投身法国社会的革命运动。1872年,库尔贝又投身伟大的巴黎公社运动,担任公社委员和美术家联合会主席,热情为公社绘制旗帜、徽章和各种宣传品。巴黎公社失败后,库尔贝被捕入狱。这幅《在圣佩拉监狱的自画像》就是他1872-1873年回忆这一时期创作的自画像。 

 

     53、亚历山大·卡巴内尔(alexandre cabanel 1823-1889),是法兰西第二帝国最有影响力的学院派画家之一,拿破仑三世在1863年的巴黎沙龙,买下他的画《维纳斯的诞生》确立了他的声名。卡巴内尔荣获过1855年巴黎世博会一等奖章和1865年巴黎沙龙荣誉勋章,不仅以肖像作品闻名,还以对费德尔、克里奥佩特拉和奥赛罗等形象的生动描绘而备受赞誉。1864年担任巴黎美术学院教授,培养了数以百计的学生,并成为巴黎19世纪艺术潮流中的主力。这幅画画于1847年,是卡巴内尔24岁时的自画像。 

 

     54、皮埃尔·皮维·德·夏凡纳(Pierre Puvis de Chavannes,1824-1898年),法国象征主义代表画家。相继师从于谢弗尔、德拉克洛瓦和库退尔,但都不能适应,以后还是走自学之路。当他第二次赴意大利时,深刻地感受到威尼斯画派的色彩表现力。在他28岁时回到法国就在皮加尔广场租了一间画室开始了职业画家的生涯。1861年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出展沙龙时获得成功,确立了他作为象征主义大画家的地位。这是夏凡纳自画像素描。 

 

     55、让·莱昂·热罗姆(Jean leon Gerome 1824-1904), 是法国十九世纪学院派的著名画家和雕塑家,表面上他是新古典主义的继承者,实际上他是浪漫主义的热衷者。热罗姆于1856年曾远赴埃及和近东旅行,对东方文化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因此画了许多描绘埃及和近东风土人情的作品。在巴黎沙龙展出后,轰动一时。1868年,他又随地质学家们穿过西奈沙漠,到达开罗的亚历山大港,对阿拉伯市场,土耳其浴室及宫女的沐浴,伊斯兰的宗教仪式,以及东方的具有某种神秘色彩的闺阁,感到神秘奇特,十分迷醉,从而频频入画,绘制了不少充满东方情味的佳作。这幅自画像作于1886年,62年历练的犀利目光仿佛能穿透一切。 

   

     56、威廉·阿道夫·布格罗(William Adolphe Bouguereau,1825-1905),是19世纪法国最重要的学院派古典主义艺术家,他以神话和寓言题材的绘画吸引大批追随者,一生获得多项殊荣,成为当时法国最著名的画家。这幅自画像作于1879年,布格罗把自己画的倒是挺精神,古典主义的美化处理掩盖不掉他内心中的某种忧郁心境。作为一个学院派的画家,在安格尔之后依旧力挽狂澜,通过过硬的技术扛着那杆学院派的大旗,尽管在世时毁誉参半,可是终究是时不我待,在19世纪的欧洲,从新古典到浪漫主义再到写实主义与印象派等诸多画派的发展,学院派的绘画不断受到冲击直至败下阵来,那是必然的。 

 

     57、弗雷德里克·莱顿(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是19世纪末英国最有声望的学院派画家,他辉煌的艺术光芒甚至冲淡了雷诺兹的影响,成了英国皇家学院派的代名词。1852年他搬到罗马居住,古典艺术给了他很大影响。1855年,他回到英国,他的作品Cimabue's Madonna展出并被维多利亚女王购买,这是他事业的转折。1878年,莱顿当选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1896年受封为男爵,他是英国唯一获此殊荣的画家。这是莱顿爵士的自画像。 

 

     58、卡米耶·毕沙罗(Pissarro Camille,1830-1903),法国印象派大师。1830年生于安的列斯群岛的圣托马斯岛,1903年卒于巴黎。在他去世前一年,远在塔希提岛的高更写道:“他是我的老师。”在他去世后3年,“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自己的展出作品目录中恭敬地签上“保罗·塞尚,毕沙罗的学生”。在印象派诸位大师中,毕沙罗是惟一一个参加了印象派所有8次展览的画家,可谓最坚定的印象派艺术大师。这幅自画像,画于1903年,是毕沙罗生命的最后一年。 

 

     59、爱德华·马奈(Adouard Manet 1832-1883),是法国印象主义画派中的著名画家,尽管他从来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画家的联合展览,仍被认为是印象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在印象派初期,他表现了一个画派领袖的才干,被印象派画家们视为承前启后的大师。代表作是《草地上的午餐》。马奈一生中只画过两幅自画像,一件藏于东京石桥美术馆,还有就是这幅《手持调色盘的自画像》,创作于马奈的声望如日中天的1878年,艺术家右手拿着画板,左手拿着画笔,身着考究的姜黄色夹克,马奈饶有兴致的把自己画成了一个时髦的绅士。这幅画在2010年6月22日伦敦苏富比拍卖会上以22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2亿元)的历史高价成交,翻新马奈画作的交易纪录。 

 

     60、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Ivan I. Shishkin 1832—1898),是19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希施金的风景画多以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为描绘对象,在他笔下的所体现出的森林之美,可谓是美不胜收,所以他有“森林之王”的称呼。希施金的大多数名作描写的都是松树和橡树,这和他的性格有关,他喜爱雄壮、豪放、粗犷的俄罗斯森林。这幅希施金的自画像本身也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61、爱德华·伯恩·琼斯爵士(Sir Edward Burne Jones,1833-1898),是英国新拉斐尔前派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改派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姿势和优美的绘画成分已经被学院派的教学方法所腐化,主张回归。伯恩琼斯的绘画在线条的运用上,融合了拉斐尔前派的中世纪风格。他笔下的人物造型在尖细感、平面感上,又有古典主义的严谨构图和唯美主义的节奏感以及对文学性题材的超越,代表作为《梅林的诱惑》和《国王与乞食少女》。这是伯恩琼斯的自画像。 

 

     62、朱尔斯·约瑟夫·勒菲弗尔(Jules Joseph Lefebvre 1834-1912年),法国19世纪后期的浪漫主义画家。勒菲弗尔1836年3月14日出生于法国塞纳-马恩省,1851年考入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是莱昂·柯涅的学生,一个典型的学院派艺术家。以传统的历史和叙事题材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后来专注于人像,特别是女性人体画像,带给他巨大成功。1861年,以历史画《普里阿摩斯死亡》赢得了著名的罗马大奖。1870年,他创作了最著名的画《真理》,一个在黑暗中手举明灯的裸体少女。在1855年到1898年期间,他在巴黎沙龙展出了72幅肖像画。1891年,成为了法兰西艺术学院的院士。他还是巴黎朱利安学院的一位导师,先后教过1500多名学生。这幅自画像,是他晚年的素描作品。 

 

     63、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 1834-1917),是印象派重要的人物画家,又是现实主义巨匠。他是印象派中以传统精确素描与印象派色彩风格绝妙结合的画家,被称为“古典的印象主义”。这是德加1855年21岁时的自画像。1854年德加中学毕业,来到了意大利,在那里的一所美术学校学习,又在安格尔的一位得意门生拉莫特的画室里学画,练就了扎实的古典写实功夫。这幅自画像就具有古典主义的风格,从中也可以看出德加将成为大师的艺术特征: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 

 

     64、弗兰克·迪科塞尔(Frank Dicksee 1835-1928),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出生在伦敦一个艺术家庭里,他最初的艺术教育来自他的父亲,1870年进入英国皇家专科学校学习绘画,1877年画作在皇家艺术学院展示,给他带来了无比的荣誉。1881年被选举为英国皇家艺术会会员,1924年当选英国皇家艺术院院长,1925年他被授以皇家爵士爵位。他的画作多以历史、文学、戏剧为主题,色彩丰富、质感流畅,尤以表现优雅时髦的女人肖像而著称,也有许多风景画作品。这是迪科塞尔晚年画像。 

 

    65、 雅姆•雅克•约瑟夫•蒂索 (James Jacques Joseph Tissot 1836-1902),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古典主义画派代表画家。出生在法国南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最初在巴黎的艺术学院学习,1871年搬到伦敦居住。为生活所迫,他画了许多伦敦上层社会生活的作品,受到异议。1876蒂索在伦敦遇见了年轻有魅力的离婚女子凯思琳,坠入爱河。这段不被社会认同的爱情仅仅维持了六年,1882年凯思琳去世时只有28岁。一周后他搬回了巴黎,开始热衷于宗教绘画。1902年8月8日在法国去世。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与他美丽堕落的女人及其悲惨的爱情故事,这就是蒂索的一生。这幅画作于1894年,是蒂索晚年的自画像。 

 

     66、劳伦斯·阿尔玛·塔德玛(Lawrence Alma Tadema,1836-1912),是英国皇家学院派画家中的世俗装饰大师,他把拉斐尔前派掀起的古典主义风潮推向前进,首先以饱含情韵的笔触描绘着梦幻般的古典世俗题材,并使得这种题材创作发展成为维多利亚时代艺术的中心。塔德玛生于荷兰,1870年迁往伦敦,1873年获得英国国籍,不仅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重要创始人之一,更在1899年获颁骑士爵位。这幅是作于1896年的塔德玛自画像。 

 

     67、爱德华·约翰·波因特(Edward John Poynter 1836-1919),英国拉斐尔前派画家。波因特早年在英国雷斯学院开始艺术学习,17岁时赴意大利,在罗马结识莱顿受到指点。19岁进入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尔后又赴巴黎入古典主义画家格莱尔画室。波因特从1860年24岁开始定居伦敦,从事装饰艺术。1870年以后他开始走古典主义创作道路,善于描绘裸体女性,还创作了大量的历史题材作品和风俗画。波因特一生获得过官方的诸多荣誉,1869年时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准院士,1876年选为院士。1896年60岁时接替米莱斯担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直到1918年。他是第一位伦敦大学荣誉教授,还出任过伦敦国家美术馆馆长。这幅是波因特晚年的自画像。 

 

     68、伊凡·尼古拉耶维奇·克拉姆斯柯依(ivan nikolaevich kramskoy,1837-1887),是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组织者和领袖人物,俄国著名的画家和艺术评论家。克拉姆斯柯依1863年参加皇家美术学院绘画班毕业考试时,因学校当局拒绝学生提出的自由命题要求,和13名同学一起愤而退出学院,随后组织了圣彼得堡自由美术家协会。1870年又和莫斯科的几位画家建立了巡回展览画派,对俄罗斯19世纪后期批判现实主义的绘画理论和艺术实践作出了贡献。他的代表作有《无名女郎》、《山林看守人》、《月夜》等。1887年,在给一个叫拉乌赫普斯的医生画肖像时,倒在画前,离开了人世。这幅是作于1867年的克拉姆斯柯依自画像。 

 

     69、保罗·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后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出生于法国南部城市普罗旺斯。其父是一位富有的银行家,曾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律师。然而塞尚却对法律不感兴趣,而特别醉心于绘画。1862年,23岁的塞尚终于冲破家庭阻挠,来到巴黎专攻绘画。他经好友左拉介绍,结识马奈、毕沙罗等印象主义画家,并多次参加印象主义画展。后来,他由于不满于印象主义的艺术追求,而与印象主义者分道扬镳,从此专心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取得巨大成就,成为西方现代美术史上一位卓越的画家,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这幅塞尚《戴帽的自画像》创作于1882-1897年,伯尔尼美术馆藏。 

 

     70、奥古斯特·罗丹(Auguste Rodin 1840—1917),法国雕塑艺术家,被认为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雕塑艺术家。罗丹在欧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诗人但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罗丹同他的两个学生卡米尔和布德尔,被誉为欧洲雕刻“三大支柱”。罗丹,出生于1840年。这是一个色彩缤纷的年代,一个诞生了莫奈、雷诺阿、塞尚等著名艺术家的时代。罗丹从小就展现出了极高的绘画天分,14岁时,他进入了一所工艺学院就读,18岁开始从事装饰艺术工作。经过不断的挫折后,罗丹于1875年,创作了大型雕塑《青铜时代》,在巴黎的春季沙龙获得大奖,使罗丹一举成名。三年后法国政府买下了这座雕塑。而后又创作了《地狱之门》、《思想者》等著名雕塑。这幅是罗丹的自画像素描。 

 

     71、克洛德·莫奈(Claude Monet 1840-926),法国印象派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这幅《戴着贝雷帽的自画像》,是莫奈1886年创作完成的自画像。 

 

     72、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1841--1895),是法国印象派团体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和最出色的女画家。莫里索1841年生于法国布兰热一个颇有声望的官吏家庭,其祖父为著名画家弗拉戈纳尔。19岁时与画家马奈相遇。马奈对莫里索高贵典雅的气质极为欣赏,从此莫里索的形象屡屡出现在马奈的作品中。而莫里索也深受马奈艺术观的影响,成为一位印象派画家。她的作品大多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笔触流畅,情感细腻,是位擅长撷取生活诗意的画家。下图一这幅自画像,笔触大胆,线条流畅而随性,莫里索笔下的自己英气十足,充满大胆与反叛精神,完全没有小女人的妩媚。马奈说过,“如果她是个男人,一定会是成功的大画家,但作为一个女人她太倔强了。”莫里索难道没有成功吗?下图二是马奈1872年创作的《佩戴紫罗兰的莫里索》。 

 

     73、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1841-1919年),法国印象派重要画家,印象派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曾从学院派画家格莱尔学画,后受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影响,能把传统画法与印象主义方法相结合,以鲜丽透明的色彩表现阳光与空气的颤动,作品中渗透着一种温暖和宁静。他画的女性丰满娇丽,他画的儿童天真纯洁,他是最受大众欢迎的印象派画家。这幅是雷诺阿晚年时的自画像。 

 

     74、亨利·卢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法国卓有成就的伟大画家,也是法国后期印象派重要画家。出生于法国拉瓦尔,18岁从军,27岁参加德法战争,退役后任税务员,40岁退了职才开始作画。46岁才取得了某种成就的象征——卢浮宫临摹研究古典绘画藏品的许可证。他的绘画完全是自学的,用他的话说“除了自然之外,我没有老师”。他的画纯真、质朴、充满孩子般的天真烂漫和童话般的幻想。现实中,亨利·卢梭生活拮据,结过两次婚,共育有九个子女,但最后只有一个女儿存活。生活的阴霾从来没有在他的画中出现,这使得他画作的灿烂更为珍贵。这幅《自画像与风景》,是卢梭1890年创作的,画家头戴贝雷帽,手持画笔和调色板,板上刻有他前妻和现任妻子的名字。 

 

     75、玛丽·史帝文森·卡萨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 1844-1926),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印象派女画家,长居法国,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极少数能在法国艺术界活跃的美国艺术家之一。卡萨特出身美国费城上等人家,二十岁时宣称将来要做画家,从而与父亲发生冲突。在她的坚持下,父亲最终首肯,让她就读宾州美术学院,由此她走上绘画之路。1872年,她以《嘉年华会》入选巴黎沙龙展,一年后定居巴黎。1891年,四十七岁的卡萨特举办首次个展,1904年芝加哥美术协会邀请她为年度展览主宾,卡萨特才回到美国。她虽然终生未婚未育,却以善于描绘爱意满满的“母子母女图”闻名于世。1926年6月14日卡萨特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这幅自画像是卡萨特1878年34岁时创作的作品。 

 

      76、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Ilya Yafimovich Repin 1844-1930),俄国19世纪末最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览画派重要代表。他以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19岁时为报考美术学院来到彼得堡,先随克拉姆斯柯依学画,20岁时考取了美术学院,受到严格的绘画基础训练。1871年以《睚离儿女的复活》这一宗教题材画获学院金奖并出国留学。他在国外学习三年,回国后定居莫斯科,从事绘画创作活动。列宾是一位全能的绘画大师,他不仅是肖像画家,而且是最杰出的风俗画家、历史画家,他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直接描绘革命者题材,他的写实主义绘画技巧已炉火纯青。代表作有《伏尔加纤夫》、《意外归来》、《托尔斯泰》等。这幅自画像作于1887年,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 

 

      77、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是后印象主义代表画家,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他以其原始性与象征性的倾向,以及所谓“综合主义”的画风,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独树一帜。这幅《带光环的自画像》,高更作于1889年,是他自画像作品中比较著名的一幅,作品采用大面积的平涂法,通过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从而使画面产生层次感与空间感。“简化了的巨大形状,均匀单一的色彩,分割主义,无阴影的光,素描与颜色的抽象化,超脱自然”这就是高更独有的艺术,在这件作品中我们可以完整的领略到高更的这种艺术风格。 

 

      78、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Vasili Ivanovich Surikov 1848-1916),俄国历史画巨匠,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之一。1868年20岁时从西伯利亚乘着雪橇来到彼得堡报考美术学院,直到1870年才考取,毕业后在彼得堡从事美术创作,39岁时移居莫斯科。1881年参加巡回展览画派。他是当时俄国画坛上对历史的主题有深刻理解,并用绘画语言揭示出来的大画家,完成了表现彼得大帝历史的三部曲,《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卓娃》和《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他和列宾的艺术成就标志着俄国19世纪绘画的巅峰。这幅是苏里科夫1879年绘的《自画像》。 

 

      79、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John William Waterhouse 1849-1917),英国新古典主义画派与拉斐尔前派画家,皇家美术学院会员。沃特豪斯一般被认为拉斐尔前派画家,他笔下的美女具有拉斐尔前派的女性典型特征:纤细、苍白和少女的体态神情等。他也酷爱表现“致命女人”的主题,和拉斐尔前派一样,他对装饰性的细节和真实性有执着的追求。但他更偏向于新古典主义,受塔德玛和莱顿的影响,他的作品多以神话、历史故事、文学作品为题材,如《许拉斯和水泽女仙》、《夏洛特女子》等作品,画风清新自然,带有神秘色彩,但比拉斐尔前派的画家的作品更有世俗性。这幅是沃特豪斯自画像。 

 

      80、朱利叶斯·勒布朗·斯图尔特(Julius LeBlanc Stewart 1855-1919),美国现实主义画家。出生在美国费城,10岁时父亲带他到巴黎接受欧洲艺术教育,后就读于巴黎中央美术学院的杰罗姆工作室,并拜西班牙的两位画家为师。最初画点现实多人物画,接着描绘巴黎上流社会名流。1878年在巴黎沙龙举办个展,成了巴黎最流行的美国艺术家,随后就获得绰号“费城巴黎”。1890年底展出了斯图亚特画威尼斯风光和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到20世纪初,他退出画坛,公众和评论家的兴趣开始下降。1919年逝世于巴黎,享年64岁。这幅自画像画于1886年,时年31岁。 

 

      81、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法国画家,新印象画派点彩派的创始人。早年进了巴黎的一所素描学校,后在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学习了两年,在勃莱斯特志愿服役了一年。随后研究过卢浮宫中的大师作品,对光学和色彩理论特别关注并为之做了大量的实验。认为印象派的用色方法,不够严格,不免出现不透明的灰色。为了充分发挥色调分割的效果,他用不同的色点并列地构成画面,优秀作品有《大碗岛上的星期日》等。总体来说这种画法机械呆板,单纯追求形式,但对二十世纪几何抽象艺术有很大的影响。这幅是修拉的自画像。 

 

      82、伊萨克·列维坦(Levitan,Isaak Iliich 1860-1900),是俄国杰出的写生画家,现实主义风景画大师,巡回展览画派的成员之一。列维坦的作品极富诗意,深刻而真实地表现了俄罗斯大自然的特点与多方面的优美,优秀作品有《金色的秋天》等。他的写生画的独到之处是:用笔洗练、综合广泛、情感充沛,描绘大自然的状态以及各种精神感受的千变万化,富有沉思、忧郁的特性。这幅是列维坦的自画像。 

 

      83、约翰·威廉·格维得(John William Godward 1861-1922),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新古典主义画家。格维得最擅长的就是画美女。尢擅长于用女性柔软的纱织面料的服饰来体现她们肌肤的肉感。他画笔下众多的年轻美女大都神态悠闲而感性 ,尽管稍嫌丰腴,但还是体现了古希腊女人容貌俊美、体态均衡、健康大方的特点。他笔下的美女画被认为是西方的“仕女画”。但这一重要的艺术家几乎没有得到好评,他的生活仍然是一个谜。这幅是格维得的自画像。 

 

      84、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1862-1918),奥地利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绘画大师。早年受业于维也纳工艺学校。1890年加入维也纳美术家协会,1897年退出,另组织维也纳分离派。克里姆特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席卷欧美的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之一,也是争议不断、艺术表现也最复杂的一位。克里姆特追求绘画内容的哲理性,艺术手法上的象征性和实用的装饰风格。他最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与肉体的矛盾与痛苦,生命的繁殖、生长、死亡这些抽象的人生课题。这幅是克里姆特1895年创作的《爱》,右侧这名男子的身体几乎全部藏在树丛后面,浓暗的肤色是他最抢眼的特征,他就是克里姆特,女子是他倾慕的艾米丽。克里姆特很少作自画像,但是一些他画作里的男子,经常以不同的角度呈现他们的头部,有时侧面,有时低下头,有时把脸隐藏起来,故作神秘状,这与他生性害羞的个性相符。 

 

      85、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是伟大的挪威画家,现代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他的绘画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压抑的情调,毕加索、马蒂斯就曾吸收他的艺术养料,德国和法国的一些艺术家也从他的作品中得到启发。他对心理苦闷的强烈的、呼唤式的处理手法对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的成长起了主要的影响。这幅是蒙克的自画像。 

 

      86、赫伯特·詹姆斯·德拉波(Herbert James Draper,1863-1920),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新古典主义画家,以画海上女妖、人鱼等相关系列画作闻名。德拉波出生于伦敦,曾就读于圣约翰伍德艺术学校,并于1884年进入皇家学院学习。经过几年在西班牙、摩洛哥、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比利时的游历后,回国在肯辛顿成立了一个画室。他1894年在皇家学院展出了他的《海之少女》(The Sea Maiden)获得了第一次公开的成功,并成为当时非常受欢迎的画家。莱斯特画廊1913年举办了德拉波的回顾展览。德拉波 于1920年9月22日逝世于伦敦。这幅是德拉波的自画像。 

 

      87、瓦西里·康定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1866-1944),俄国画家,是世界公认的现代抽象绘画的创始人。杰出的艺术理论家、诗人、剧作家。出生于莫斯科,父亲是茶商。少年时就开始画画、写诗、弹钢琴、拉大提琴。曾在莫斯科大学获得社会科学和法律学的学位。30岁时决意学习绘画。在慕尼黑美术学院学画直到1900年,此后即开始了活跃的艺术实践和活动。1910年,他画了第一张水彩画《构图1号》,通常被视为抽象绘画诞生的标志。而后创作的名作有《湖上》、《黄·红·蓝》、《即兴31号》等。1912年写下了他的名著《论艺术的精神》,被译成多种语言,是他最具影响的专题论文。作为非具象艺术的始作俑者,他的活动主要在俄国、德国和法国,影响却是全世界。这是康定斯基画像。 

 

      88、亨利·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法国著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他与毕加索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两位画家。他还是野兽派创始人和杰出代表人物,野兽派是二十世纪以后,最早形成的艺术运动之一。野兽派的画家受后印象主义影响,认为绘画要表达主观的感受,不作明暗表现,常大胆地应用平涂式的强烈原色和弯曲起伏的轮廓线,并将描绘的景物予以简化,画面颇富于装饰性。马蒂斯的成名作是1905年创作的《戴帽子的女人》,也是这一年野兽派诞生,他的作品被收藏家大量购买,马蒂斯一时身价百倍。此后,马蒂斯的艺术创作进入多产时期,他的个展在巴黎、纽约、莫斯科、伦敦、斯德哥尔摩、柏林等城市辗转展出,他成为当时国际画坛最活跃的画家之一。马蒂斯这幅自画像创作于1918年,由马蒂斯博物馆收藏。 

 

      89、劳尔·杜飞(Raoul Dufy 1877-1953年),法国著名的野兽派画家,他的绘画之路充满探索。他曾热爱印象派绘画,莫奈与毕沙罗曾对他有深刻的影响。1905年,杜飞在看到了马蒂斯的《奢华、宁静与愉悦》,他惊呆了,恍惚间懂得了绘画的全部道理,走上了野兽派的绘画之路。1920年后,杜飞又崇拜上保罗·塞尚与毕加索,又尝试立体派的绘画。他的画风格清新,色调鲜明,惯以一种速写式的笔法,以细粹的线条和笔触,以及明亮、淡薄的颜色,来表现活泼、欢快的图像,非常具有法兰西的活泼浪漫特质。反正他是一个浪漫到骨子里的法国青年,生动的笔触、直接而亮丽的色彩,那是种毫无保留的快乐与生机。他从不看重荣誉,他只是一个为画画而活着的画家,他以其对现代艺术的贡献受世人注目。这幅杜飞自画像,创作于1901年,这时的杜飞还是一个印象派画家。 

 

      90、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之一,立体画派创始人,毕加索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毕加索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毕加索的作品总计近37000件,包括油画1885幅,素描7089幅,版画20000幅,平版画6121幅。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索者,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毕加索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他一生中画了15幅自画像,这幅是毕加索第一幅自画像,作于1896年,这个时候,毕加索只有15岁,刚刚在巴塞罗那的一所美术学校上学,从这幅画可以看出此人绘画有很好潜能,做个学院派或古典派画家根本不是个事。 

 

      91、马塞尔·杜尚(Marcel Duehamp,1887-1968),二十世纪实验艺术的先驱,纽约达达主义团体的核心人物。出生于法国,1955年成为美国公民。他在绘画、雕塑、电影等领域都有建树,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这幅杜尚自画像作于1959年,跟他的其他作品一样神秘。 

 

      92、诺曼·洛克威尔(Norman Rockwell,1894-1978),美国20世纪初杰出画家和插画家,一生致力于反映美国社会生活百态,主要在《周六晚报》(Saturday Evening Post)与后来《瞭望》(Look)双周刊和《生活》(Life)杂志作封面画。他的作品纪录了20世纪美国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不只涵盖了两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以及美国的经济萧条与种族问题,还包括从肯尼迪到卡特等历届总统、电影明星,以及童子军等题材。他被《纽约时报》誉为“本世纪最受欢迎的艺术家”,1977年洛克威尔因“显著的描绘国家人物风土”,获得了“总统自由奖章”,这是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这幅是洛克威尔最知名的作品《三人自画像》,创作于1960年。1994年7月1日,美国邮政局发行了一套一枚邮票,图案就是洛克威尔的名作“三人自画像”,以纪念他诞生100周年,面值是29美分。 

 

      93、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 1904—1989),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1982年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封他为普波尔侯爵。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这幅自画像只有异想天开的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才能画得出来。这幅自画像名叫《柔软的自画像与烤培根》,创作于1941年,现藏于西班牙达利戏剧博物馆。

 

      94、杰克森·波洛克(J.Jackson Pollock 1912-1956),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先驱,著名的行动绘画艺术家。他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世界范围里新美国绘画的象征,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以其在帆布上很随意地泼溅颜料、洒出流线的技艺而著称,他的作品往往具有难以忘怀的自然品质。2006年11月3日,波洛克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5号》拍卖出全球绘画作品最高价1.4亿美元。波洛克这幅《自画像》在形式上类似原始土人用沾有血渍的陶土创作的原始画,呈现给观者的是一种紧张的色调和氛围,神秘且带有一丝恐惧感。它代表了画家在这样一个变化不定的时期里恐惧而苦闷的内心感受:一方面 不得不面对艰难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得不到社会大多数观众的欣赏和承认,唯有创作是其宣泄内心恐 惧和不安的最好方式。

 

      95、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1925-2008),是美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年就学于美国黑山学院,师从约瑟夫·利伯斯,开始接受达达主义艺术观念。二十世纪50年代抽象主义的兴盛期,劳申伯格将达达艺术的现成品与抽象主义的行动绘画结合起来,创造了著名的“综合绘画”,从此走向波普艺术的开端。这幅是劳申伯格的自画像。 

 

      96、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1940- ),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画家,也就是照相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生于华盛顿,曾就学于华盛顿大学、耶鲁大学、维也纳造型艺术学院。起初克洛斯是画抽象画的,发现自己没有一点创新,始终在模仿着别人的东西在做。于是为了抛开抽象艺术给人的感觉而转画照片,从1964年起描绘人像,两年后专以照片为蓝本作画。他的画幅大,远看逼真,近看局部却很抽象,不真实,他用逼真的画面揭示出一个真实的虚幻,是具象中的抽象。作品有《约翰像》、《自画像》《苏珊像》等。尽管他的画画得十分细腻,但因为只着重于表现生理细节,人物形象是缺乏生气的,只不过是自然主义的一种极端一种末流。这幅是
克洛斯1968年创作的263x213cm巨幅自画像。 

 

      97、威廉·威特肯(William Whitaker 1943-),美国现代著名画家,自小受艺术家父亲的熏陶, 17岁就读犹他州立大学,师从学术权威画师阿尔文Gittins,打下坚实的绘画基础。1965年以后,成为一个专业画家和大学美术系教授。作为一个学术画家,威特肯一直描绘自然光。通过高光下模型,他能敏锐地转换成清晰丰富的阴影和亮点。他还擅长以饱含情韵的笔触描绘梦幻般的少妇形象。他的作品,无处不在追求美的发现,无论是油画还是素描,无论是少妇裸体还是自然绘画,都是精益求精,色彩丰富,柔美虚幻,富有表现力与感染力,在细节表现上还很具有穿透性。这是威特肯晚年自画像。 

 

      98、爱德华多·纳兰霍(Eduardo Naranjo 1944-),是当代西班牙著名艺术家中最负盛名的画家。生于西班牙西南地区的巴达霍斯省莫内斯特里奥镇的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寒,使得纳兰霍学习勤奋刻苦,1960年获教育部的奖学金,使他得以进入首都马德里的圣费尔南多高等美术学院深造。1969年获卡斯特尔布兰科基金会的资助,去巴黎考察最前卫艺术,进行了从印象主义到表现主义,到后立体主义,再到抽象艺术等多种风格的尝试。回到马德里后,他选择了自己最喜欢的具象表现,70—80年代,他的绘画表现手法为超现实意味的错觉写实主义。90年代至今,纳兰霍的画风逐渐转向隐蔽性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变得纯净、透明,在“真实”的描绘之中,渗透着强烈的象征意味。这幅《我与秋花》是纳兰霍1999年创作的自画像,表现了画家在与时空、与灵魂的对话。 

 

      99、胡安·米罗(Joan Miró,1893-198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陶艺家、版画家,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是和毕加索、达利齐名的20世纪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之一。他出生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父亲是一位金匠和珠宝商,从小对大自然的风景和画画非常热爱,14岁时(1970年)进入巴塞罗那一所艺术学院学习,早年接触过梵高、马蒂斯、毕加索、卢梭等人的作品,也尝试过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的表现手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他的画中往往没有什么明确具体的形,而只有一些线条、一些形的胚胎、一些类似于儿童涂鸦期的偶得形状。颜色非常简单,红、黄、绿、蓝、黑、白,在画面上被平涂成一个个的色块,却充满了隐喻、幽默、轻快,并且富有诗意。这是米罗的自画像。 

 

      100、彼埃·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1872-1944),荷兰画家,风格派运动幕后艺术家和非具象绘画的创始者之一,对后代的建筑、设计等影响很大。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 杜斯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这是蒙德里安1918年具有标志性的《自画像》。画中,蒙德里安的头周围有些抽象的长方形,仿佛透露着自己的脑袋里一直都装着这些线条结构。 

 

      101、安德鲁·怀斯(Andrew Wyeth,1917~2009),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20世纪世界最著名、最杰出的画家之一,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他1917年7月12日出生在美国,由于年幼时体弱多病,父母让他在家里学习,于是怀斯一生都没有上过学。15岁开始学画,20岁举办个人画展,长于干笔画和蛋胶粉画,作品继承写实传统,又独树一帜,颇得人们心灵的共鸣和喜爱,曾先后被三届美国总统肯尼迪、里根、布什分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金质总统勋章”和“国会金质章”,2009年1月16日凌晨,怀斯在家中去世,享年91岁。这幅是怀斯自画像。 

 

      102、亨利·方丹·拉图尔(Henri Fantin Latour 1836-1904年),法国画家,不属于任何艺术流派,他可以说是画家们的画家。1850年,拉图尔进入图案学院学习,1853年在巴黎美术学院进修,从1854年开始拉图尔的主要工作就是在卢浮宫临摹大师们的作品。拉图尔擅长画以花卉为主的静物,也非常擅长人物画,代表作《巴迪侬画室》就是非常出色的画家群像。拉图尔经过初期对名画的模仿到后来的写实,到最终创造的梦幻般带着音乐节奏的画图,使他的画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既不属于现实主义又不属于印象派,他是一位很难进行归类的画家。这幅是方丹·拉图尔23岁时的自画像。 

 

     103、阿代拉伊德.拉比勒.吉亚尔( Adelaide Labille-Guiard,1749-1803),法国新古典主义女画家,女肖像画家,也是法兰西皇家绘画雕塑学院极少数的女性院士之一。作为史上201位值得铭记的杰出艺术女性之一,吉亚尔在绘画,建筑和培养人才等方面做出杰出的贡献。她的传世名作虽然不多,但从这幅作于1785年的自画像来看,吉亚尔是个美女画家,面容清婉可人,眼神清澈如水,衣着打扮时尚,帽子上的羽毛以及用光滑绸緞做成的裙子都非常完美。后面站着的两位学生专注又可爱,构成了整个画面若闻肌香,如沐春风。

 

     104、爱德华·维亚尔(Edouard Vuillard 1868-1940),是法国纳比派代表画家。那比派描绘现实的方法,不依中心透视法,而是依纳纯粹主观与装饰性的观念所带出的形式。这是维亚尔21岁时的自画像,留长胡子的青年画家。维亚尔的作品有一种新现实主义的痕迹,色彩运用又颇有印象主义风格。他的画在精美中含有严谨,悦人中包含精确。对于这位严肃的画家来说,一切都是安静平和、朴实自然的,他被誉为是现代的维米尔。

 

     105、斯坦利·斯宾塞(Stanley Spencer,1891-1959),英国画家,20世纪初期一位重要的表现主义代表人物。这个自画像是因为他的表现力很强,挑眉的样子很可爱,我比较喜欢他的表现力,感觉很有自己的风格,很酷。  

 

     106、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1917-2011),墨西哥超现实主义艺术家,1938年,她在巴黎和阿姆斯特丹举办了自己的第一次超现实绘画展,大受欢迎。在这幅作于1937-1938年的自画像中,艺术家炫耀着她的白色骑马裤、维多利亚风格的靴子、海草绿夹克衫和一头蓬乱的头发。卡琳顿孤身一人处在这个令人捉摸不透的房间里,坐在蓝色的扶手椅上,唯一陪伴她的就是一只昂首阔步的土狼,它有三个松垂的乳房。巨大的白色摇摆木马和它的阴影似乎是画在墙壁上的。透过有黄色窗帘装饰的窗户看到的风景里有另一匹身形较小的马。画中奇怪的角色选择可能出自卡琳顿同一时期某个极其怪诞的短篇小说。

 

     107、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20世纪初期杰出的奥地利表现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重要代表。席勒在他短暂而投入的职业生涯中非常多产。他在二十八岁时死于流感,在那以前,他创作了三百多幅油画和数千幅以纸为媒介的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人像为题材,往往表现出人物的充沛精力。他在1910年至1918年间创作的许多自画像是他对自己精神状态的激烈探索。在这幅1911年的自画像中,他采用的姿势令人联想到被钉十字架的基督,他蓬乱的头发向上悚立,目光粗野地向外直视。

 

     108、阿曼迪奥·莫迪里阿尼(Amedeo Modigliani 1884-1920),是20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画家和出色的雕刻家,“巴黎画派”的代表性画家,他学习和继承了多种传统艺术风格,绘制了许多肖像画,其中在对变形美的探索上卓有成效。代表作品有《珍妮·赫布特尼》、《黑发少女》、《裸女立像》等。在生活方面,以美男子而著称的莫迪里阿尼经历了很多次恋爱,他在不喝酒的时候是一个很有魅力的男子,但一旦酒醉对妇女也会施以暴行。1917年,莫迪里阿尼邂逅了珍妮,而这也是他直至生命最后的爱情。儿童时代体弱多病,加上饮酒、毒品和贫困,莫迪里阿尼仅36岁就离开了人世。在他去世的第二天,怀孕九个月的珍妮也跳楼殉情。这幅自画像创作于他生命最后时刻的1919年,一个大男子汉看上去像娇滴滴的女人。

 

上一页   关闭窗口   下一页

正一艺术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