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世界名画 中国名画 名画系列 印象画派 人体名画  名家名画 中国名家 西方绘画 名画欣赏

巴尔蒂斯,古典主义最后的巨匠

 

      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法国卓越的具象绘画大师,钟情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毕加索称他为“20世纪最伟大画家”。1908年2月29日他出生在巴黎的一个波兰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美术史学家和画家,母亲也在绘画上很有建树。巴尔蒂斯是自学成功的画家,没有进过艺术学院,而是通过临摹名画直接体验绘画的本质。他成名甚早,1934年就在巴黎举办了首场个人画展,1983年巴黎蓬皮杜中心举行“向巴尔蒂斯致敬”的盛大回顾展。他的作品或冷漠、或平淡、或诡黠,似乎包含着一种莫名的思考,既广受推崇,又极富争议,那些描绘青春期少女的作品尤为如此。2001年2月18日,巴尔蒂斯以92岁高龄在瑞士去世,世界大报以“20世纪最后的巨匠”赞誉他的艺术成就。正一艺术于2019年2月18日。


     1、黄金岁月 巴尔蒂斯 法国 布面油画 1945年 199x148cm 美国华盛顿赫斯欧博物馆藏
    先来看几幅巴尔蒂斯最著名或最有争议的作品。这幅《黄金岁月》中的少女坐着,在手镜中注视着迷人的自己,这样,正在生火的年轻男子如果转过身来,就能看见她的内衣。相反,我们看见的却是纤细迷人的青春少女正在尝试装样子的表情。巴尔蒂斯的色欲感是无害的,因为它是不夸张的、明确的,避免了种种的粗俗或廉价。他把弗拉戈纳尔和华托的趣味带进了我们的世纪,除了巴尔蒂斯小心的、防卫性的敏感之外,这种趣味很难生存下来。巴尔蒂斯胯部赤裸的少女通常是在注视着她们自己,在棕色的书房中或幻想中,挑逗、脆弱,但既不无知也不天真。

 

    2、窗前少女 巴尔蒂斯 法国 1957年 布面油画 160x161.9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幅《窗前少女》(Girl at the Window),是巴尔蒂斯1957年创作的比较知名的画。一扇敞开的窗户可以看到沙西(Chassy)城堡周围明亮的半隐蔽景观,沙西是勃艮第的一座前十四世纪的农舍,巴尔蒂斯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购买并进行了翻新。凝视着窗外的这个年轻女孩名叫FrédériqueTison,1938年出生,时年19,是巴尔蒂斯当时最喜欢的模特。 

 

     3、梦中的特蕾莎 巴尔蒂斯 法国 1938年 布面油画 149.9x129.5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幅画《Thérèse Dreaming》应该是巴尔蒂斯许多有争议的作品中引起最大争议的一个案列。2017年年底,一位名为米娅·梅里尔(Mia Merrill)的女性在美国请愿网站上发起了请愿,请求大都会博物馆“撤下巴尔蒂斯具有性暗示的青春期少女画作《梦中的特蕾莎》”,并得到了一万多人的签名支持。在“性骚扰”和“恋童癖”皆为敏感词的当下,如何妥善处理这件事情成为了争议的焦点。不过,大都会博物馆最后做出不撤下作品的决定。对于这个结果,很多艺术评论家采取了支持的态度,但对于作品本身,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幅画张力十足,画面中的主角侧头而坐,双眼紧闭,一只脚登在椅子上,底裤外露。地面上,一只猫舔着盘子里的牛奶,猫是巴尔蒂斯的个人象征。发闷的颜色制造出忧郁的氛围,时光仿佛在此搁浅,而这个下午似乎永远不会结束。其实,作于1937年《女孩和猫》(下图二)中小女孩的坐姿与这幅画是一样的。 

 

     4、街道 巴尔蒂斯 法国 1933年 布面油画 195x240cm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巴尔蒂斯的代表作《街道》(The street)是画家早期最重要的作品。这幅描绘画家住所附近的街景的风俗画,以沉稳的色调和近乎线性结构的人物造型,传达出一种怪异、冷漠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正是从这幅画开始,性的主题作为一种对世界的普遍隐喻切入画面,并成为后来画家执拗固守、始终不渝的母题之一。事实上,我们在众多的美术史资料中看到的文本是在原作展出23年之后,画家应当时的收藏者的请求,将被认为是“猥亵”的部分加以修改后的版本。但是,即使是这个加工过的“洁本”,我们依然能够看到在安静、和谐的画面中,成年男性对青春期的少女爱抚的愕然场景。 

 

     5、白裙子 巴尔蒂斯 法国 1937年 布面油画 130x162cm 私人收藏
     《白裙子》(The White Skirt)是巴尔蒂斯画的最美的一幅画,模特是巴尔蒂斯的第一任妻子安托瓦内特(Antoinette de Watteville),他的发小、瑞士伯尔尼地方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巴尔蒂斯因为长期得不到她的回应,曾在1934年吞鸦片自杀过。也许是受到巴尔蒂斯的真诚的感动,3年后,安托瓦内特断了家里为她安排的和一名青年外交官的婚约,嫁给了甘为她去死的画家。画中的她坐在椅子上,表情安详而幸福。上衣的扣子敞开着,两只乳房翘翘的,仿佛要把内衣撑开似的。只有这一次,画家没有像他通常处理的那样,让女人一只乳房仿佛不经意的从内衣里滑出来,而是让它老老实实地把内衣涨满。从这里,也许可以看出画家对这个新婚妻子的爱慕和崇拜。 

 

     6、孩子们 巴尔蒂斯 法国 1937年 布面油画 190x240cm 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这幅画《孩子们》关联两条重要信息:一个是这幅画源于巴尔蒂斯为小说《呼啸山庄》的插图《我就写字消遣了二十分钟》。巴尔蒂斯认为自己与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一样都是被青梅竹马的恋人抛弃的,失落和悲愤促使他于1935年为小说构思了近五十幅插图,并将自己和自己的恋人安托瓦内特的面容绘入图中,表现出强烈的身份认同。与小说不同的是,他的恋人回心转意于1937年嫁给了他。另一个意义是,曾有人说毕加索称他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此话真确性不得而知,但毕加索确实是极早购买巴尔蒂斯画作的人,那是巴尔蒂斯1937年画的这幅画《孩子们》,毕加索在1946年巴尔蒂斯于巴黎的一个画展中购得。后来卢浮宫从毕加索的手中收购了这幅画,这也让巴尔蒂斯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可以在有生之年,就让作品进入卢浮宫展览的艺术家。下图为《我就写字消遣了二十分钟》。 

 

     7、自画像 巴尔蒂斯 法国 1940年 布面油画 150x120cm 私人收藏
     巴尔蒂斯一向不喜露面,画中的画家自己常是背影,但他至少还是为自己作了一次侧面写照,1940年的这幅《自画像》,他左手执画笔,右手握一擦巾,眉眼紧锁,大概在苦思绘画。。巴尔蒂斯是孤独的人。他的孤独与我们常常经历的不被理解的孤独不同,他的孤独来源于他对自我存在的认识。即他意识到了自我,却并不了解自我。他绘画正是为了了解自我而做的努力。巴尔蒂斯说:“我一直在我的画里确认自我,结论是:我不存在”。 

 

     8、壁炉前的少女 巴尔蒂斯 法国 1955年 布面油画 190.5x63.8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画中描绘了一位壁炉前正对镜子梳妆的少女。这里没有任何欲念的困扰或罪恶的纠缠,没有过多的色彩渲染和复杂的构图,画家以火一样的热情,用明亮的色彩和简练的手法描绘了少女的纯洁无暇和青春娇美的身躯,使整幅作品洋溢着抒情的氛围,既展现了少女青春萌发的朝气,又漾溢着走向成熟的女性魅力,带着几分朦胧的性感。巴尔蒂斯如同一位羞怯的恋人,从远处悄悄地欣赏心中的爱神。

 

     9、山 巴尔蒂斯 法国 1936-1937年 布面油画 248.9x365.8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幅画中的风景处理与巴尔蒂斯以后的风景画有很大的不同,画中的人物和风景都做了戏剧式的精心安排,以后的风景画不曾出现这样的情况。画的前景是一道倾斜的山顶绿坡,中景是突兀的岩石和深陷的崖壁,远景是青山白云和一片湛蓝的天空。有三个人物出现在前景的绿坡之上,那个困倦、侧躺的女子使人想起普桑《爱科与西萨斯》中水仙的躺姿,这个躺着的姑娘就是他后来的妻子安托瓦内特。左侧一个半跪着的吸烟斗男性,近中央一个高举手臂、伸腰的站立女子,俨然成为全画的中心。中景中悬崖上一对男女望向深渊,较近一个红衣男子背崖而立,右边远山上一男子向画面深处走去。这个远去的背影就像巴尔蒂斯自己,刻意保持远离大众和一贯的“不合作”态度。《山》是废弃的四幅画布系列中的一个,旨在象征夏日季节。画面上虽然有蓝天白云的优美背景,呈现的却是一片呆板和冷漠的景象。这幅画在1984年苏富比拍卖行卖到了1000万法郎的高价。 

 

     10、吉他课 巴尔蒂斯 法国 1934年 布面油画 161.3x138.4cm 希腊航运巨头家族收藏
     说到争议,不得不提到这幅《吉他课》(The Guitar Lesson)。该画描绘的是同性恋女教师利用教吉他课的机会,把一名女生放在自己大腿上进行猥亵的场景。1934年,在巴黎皮埃尔画廊举办的首次个人画展上,巴尔蒂斯如愿以偿,一举成名。这次画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油画《吉他课》,在社会上引起很大争议。巴尔蒂斯事后承认这幅画是为了摆脱贫困制造的“丑闻”。1977年皮埃尔·马蒂斯画廊把这幅画运到美国展览,而后免费提供给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直到1982年被撤下,因为此时博物馆一名女董事、也是该馆的大捐赠者认为,此画的人物造型与卢浮宫内《圣母哀悼基督》(下图)相似,实属亵读神明,伤风败俗。这件作品重新回到了马蒂斯画廊后被卖出,最后落入希腊航运巨头手中,现由其家族后人继续保存。 

 

    11、接着看看巴尔蒂斯的变体画,巴尔蒂斯有一类出色的作品,即室内人物画和对同一主题的多幅变体画。他曾画有二幅《客厅》、两幅《窗前少女》、三幅《猫照镜》、三幅《梦》、五幅《三姐妹》等。变体画是一种在规定好的前提下,画家实现自我变化的创作手法,尽可能细腻地展现个人艺术面貌的宽度。巴尔蒂斯说:“我不停地重画变体画,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不满意的产物。假如我觉得满意,那将不会有三幅《三姐妹》,也不会有三幅《猫和镜子》。”下面是创作于1941年和1942年的两幅同一主题的变体画《客厅》。

 

    12、三幅《猫照镜》,是巴尔蒂斯最重要的同一主题的变体画。《照镜子的猫01》作于1978年,《照镜子的猫02》作于1988年,《照镜子的猫03》作于1990年,都是巴尔蒂斯晚年的作品。三幅画中的女孩都将手里的镜子反过来,让看她的猫照它自己;女孩穿的衣服越来越多,对猫越来越抵触;而猫则越来越露出惊呆的神色。三幅画的背景是不一样的,《猫照镜3》中,女孩的服装、沙发、发辫上的蝴蝶结的颜色几乎是纯色,而这种情况下的背景则必然几乎是黑色的。三幅画中的猫,也许正是代表了那些看《室内》等画并做出一己解释的观者。 

 

    13、五幅《三姐妹》,是巴尔蒂斯室内同一人物的变体画。这五幅画,巴尔蒂斯在夏西堡时画了两幅,任美第奇法兰西学院院长时又画了三幅,最早的创作于1954年,1964年画了2幅,1965年画了1幅。这些《三姐妹》作品,具有巴尔蒂斯画面的共同特征,表情淡然,肢体语言程式化,有着巴氏拙趣美的特色。画中的人物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或冷漠或专注,真实而又保持着距离。画家使观众像一个窥探者一样,似乎涉足了他人的生活秘密似的。巴尔蒂斯使用人们都熟悉的传统具象语言来接近观众,同时又带给观众与传统艺术完全不同的心理感受。这是只属于今天的艺术,它和传统一脉相承,又生机勃勃,这是新的具象语言。  

 

    14、现在介绍巴尔蒂斯生平和创作。1908年2月29日,刚好是闰年的闰日,巴尔蒂斯出生于巴黎的一个波兰裔贵族家庭。“窄小而隐蔽的夜的缝隙。你的诞辰日藏隐其间,四年一度露峥嵘……”,时年45岁的奥地利大诗人里尔克在致12岁的少年的信中写道。少年的原名叫巴尔塔扎·克洛索夫斯基(Balthasar Klossowski),巴尔蒂斯(Balthus)是他的昵称。 

 

    15、巴尔蒂斯的父母都是画家,哥哥是作家兼画家。父亲埃里希·克洛索夫斯基(Erich Klossowski)是艺术史家、画家,他研究法国画家杜米埃。犹太人母亲芭拉提妮(Baladine)是画家,年长3岁的兄长彼埃尔·克洛索夫斯基(Pierre Klossowski)后来成为著名的超现实主义小说家、批评家兼画家。巴尔蒂斯的父母把自己的住宅办成了巴黎有名的艺术沙龙。童年时代的巴尔蒂斯在家中的客厅里经常遇见象征主义纳比派画家波纳尔(Pierre Bonnard)、野兽派大师马蒂斯(Henri Matisse)和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等巴黎艺术界的名流。下图为小时候巴尔蒂斯和他的哥哥。 

 

     16、早年的动荡,巴尔蒂斯的童年时代好景不长,1914年,随着一战的爆发,持有德国护照的克洛索夫斯基一家不得不离开法国回到柏林。3年后,1917年,巴尔蒂斯的父母离婚。母亲芭拉提妮带着两个儿子移居瑞士,不久,就与旧知、奥地利大诗人里尔克(Rilke,1875-1926)发生了热烈的爱情。这段感情,一直持续到诗人生命的末日。里尔克不仅仅是出于对其母的爱恋,对芭拉提妮的两个才华横溢的孩子也宠爱有加,视如己出。对于巴尔蒂斯与生俱来的艺术才具,诗人看在眼里,在鼓励、发掘的同时,加以悉心的指导和帮助 。下图为巴尔蒂斯和母亲及里尔克 

 

     17、1919年,11岁的巴尔蒂斯以他跟一只名叫“咪仔”(Mitsou)的小猫咪从邂逅、交游,一直到分离的故事为蓝本,画了一些内容连贯的素描。诗人里尔克看了,深为感动,鼓励他继续画下去,争取出一册绘本,而且不惜亲自联系出版事宜,并执笔作序。1921年,包含40幅作品的绘本《咪仔》终于在苏黎世的一家出版社付梓,巴尔蒂斯受到莫大的鼓舞。 

 

     18、1924年,巴尔蒂斯听从里尔克的劝告,告别母亲和家庭,只身回到生身之地的巴黎学画。此时,巴尔蒂斯16岁,而哥哥彼埃尔也已于一年前回到巴黎,在里尔克的友人、法国文坛领袖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的资助下读书。在巴黎,巴尔蒂斯并没有像一般的艺青们那样进入艺术学院接受系统的专业训练,而是每天背着画架泡在卢浮宫里。临摹大师的经典成了他的日课,普桑等巴洛克大师深深地吸引着他。画家晚年曾回忆说:“我是一个自修者。是在卢浮宫的临摹,特别是对普桑的临摹,普桑可以说是我的启蒙教师。”下图为巴尔蒂斯的第一幅油画《一个年轻男孩的画像》,作于1923年。

 

    19、1926年,巴尔蒂斯再赴意大利,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对皮耶罗·德拉·弗兰契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情有独钟。1927年,他回到巴黎,凭自己对艺术的单纯理解,以质朴的笔法描绘巴黎的现实,毫不理会周围汹涌不已的超现实主义等前卫浪潮,对于当时巴黎的艺术社会,仿佛是一局外人。也许,正是这种爱谁谁的偏执,才使巴尔蒂斯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从此,这种风格除了被不断地加以强调和深化外,几乎从来未曾改变。下图为巴尔蒂斯1926年的油画《第一次圣餐》

   

     20、1927年10月,巴尔蒂斯在北非法属殖民地摩洛哥服役,起初为步兵,后转为骑兵。总共才15个月的兵役,先后罹患过赤痢和疟疾等疾病,其艰苦可想而知。有迹象表明,摩洛哥的体验对画家构成了相当大的冲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摩洛哥的光影,把我脑袋里那些对事物的印象派式的看法一扫而空。”后来,根据这段短暂的军旅生涯,画家于1933年创作了题为《兵营》的油画,描绘了头戴红帽的阿拉伯土著骑兵的日常生活,那种在画家日后的作品中变得日益浓厚的特征已开始凸显:高度精确的几何构图,人物的有些僵硬、看上去多少有点不自然的姿态,以及一种静谧、莫测、令人稍感不安的白日梦氛围。下图就是油画《兵营》。

 

    21、1933年,巴尔蒂斯从摩洛哥回到巴黎,在巴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马上成为了文艺界的大红人。他为画家德兰和米罗画肖像,贾科梅蒂和毕加索成为他终身的好友,他还为加缪的舞台剧设计幕布。虽然身处巴黎,但他对这里所流行的现代艺术诸如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没有表现出一点兴趣,除一部分风景和少量的静物外,他大多数作品都是描绘封闭的室内女子的组合或与动物,诸如猫的关系。他作品中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常会拜出十分色情的姿势 。下图为1933年《街道》的节本。

 

     22、凯蒂的梳妆 巴尔蒂斯 法国 1933年 布面油画 160x130cm 私人收藏
     1933年创作的《凯蒂的梳妆》,灵感来自《呼啸山庄》,巴尔蒂斯为艾米丽·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所吸引,为这本书作了一组插图式的素描后仍意犹未尽,又创作了这幅油画。画面上的三个人一看便知是小说中巴尔蒂斯难以忘怀的人物:金发的持镜裸女人不能不想起凯瑟琳;坐在一边椅子上皮肤黧黑,神情阴郁地青年分明是希刺克利夫的再现;而站在凯西身后,正给她梳头的表情肃穆的老女仆仿佛间隔他们的爱和激烈对立情绪的作用,她平衡了画面,也暂时平衡了这对一生爱恨交加的男女的心。这是一个三人组成的简单画面,画家用笔洗练,颜色也极尽朴素、单纯,但是你一遍遍读着,却嗅出一种酸楚尖刻,既放纵又收敛的气息。 

 

     23、幽灵的惧怕 巴尔蒂斯 法国 1933年 布面油画 161.6x114.3cm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艺术博物馆
     1933年创作的《幽灵的惧怕》(The Fear of Ghosts),又称《窗》(The Window),是巴尔蒂斯以其年轻女孩的色情和神秘形象而闻名。在《窗》中,他直接面对观众一个害怕年轻女子的身影,她抬起手臂靠在窗台上,大概是为了抵挡攻击者。 在一个不为人知的日期,巴尔蒂斯在重新设计这幅画以暴露女性的乳房之前,增强了这一场景中的暴力感,而女性的乳房之前已被她的上衣覆盖。她的原始领口仍然可以在油彩表面检测到。 

 

    24、1934年,巴尔蒂斯在巴黎举办了首场个人画展,展览中的一件作品《吉他课》(The Guitar Lesson),由于对色情的描绘,而饱受争议,另外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还包括《拉罗》(La Rue),以及《镜中的艾丽丝》(Alice dans le miroir)等。这一时期,有两幅作品虽然引起了人们普遍的争议,但却奠定了巴尔蒂斯作为20世纪具象派大师的经典地位:一幅是《街道》,另一幅是《吉他课》。巴尔蒂斯毫不掩饰地承认:“我想尽快出名,所以我要画一些画来震惊众人”,巴尔蒂斯果然如愿以偿,一举成名。下图为油画《穆容-卡松特家庭》

 

     25、1935年,27岁的巴尔蒂斯给自己画了第一幅自画像,将标题冠以《猫王》之名,并一直挂在他居住的山庄别墅的墙上。画中的他右手扶腰,左手握住衣领,脚边一只肥大的花猫用头摩擦着他的膝盖。从幼年时代起,巴尔蒂斯的艺术世界和真实人生就与猫结下不解之缘。8岁时的他便和自己的猫一起成为母亲伊丽莎白水彩画的模特。三年后,他用40张钢笔画讲述了自己与一只流浪猫的冒险。猫,也许被艺术家寓意为自己的替身,频繁出现于他最具代表性的、与少女有关的作品之中。1935年也是巴尔蒂斯创作颇丰的一年,创作了《穆容-卡松特家庭》、《莱莉亚卡塔尼》、《夏日时光》、《阿迪夫人》等作品。

 

     26、夏日时光 巴尔蒂斯 法国 1935年 布面油画 60x73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935年创作的《夏日时光 》(Summertime),是巴尔蒂斯在青春时期度过夏天的地方。这座山景唤起了巴尔蒂斯年轻时期度过美好时光的回忆,但这里的场景不是自然的景色,而是由改造和发明的元素组成的。躺在草地上的女孩是真实的,她就是后来成为巴尔蒂斯妻子的安托瓦内特。女孩休息的高原是虚构的,但它真实存在于瑞士伯纳斯阿尔卑斯山脉的尼德霍恩上。左边的那座山,突然出现在一个山谷上面,这个山谷虽然看不见,但已经被压缩了。巴尔蒂斯将田园风光转化为山中的个人寓言。 

 

     27、莱莉亚·卡塔尼 巴尔蒂斯 法国 1935年 布面油画 115.6x87.6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到了1935年,当巴西亚诺公主玛格丽特·凯塔尼委托给她女儿莱莉亚·卡塔尼(Lelia Caetani)画像时,巴尔蒂斯已经厌倦了,并且对他唯一的收入来源——绘画佣金感到愤恨。在巴黎优雅的香榭丽舍广场上,莱莉亚穿着不得体,看上去比她22岁大得多。她的四肢被拉长,使周围的环境相形见绌,笨拙地高耸在树和灯柱上。巴尔萨斯后来把他的风格化,不讨人喜欢,甚至奇异的肖像称为“怪物”。 

 

     28、1936年,巴尔蒂斯认识了他一生最重要的模特:11岁的邻家女孩特蕾莎·布兰查德(Thérèse Blanchard,1825-1850)。接下去的三年,他画了整整十幅特蕾莎肖像,这些是公认的他艺术生涯最好的作品。多年后,25岁的特蕾莎因难产不幸去世。尽管在她之后巴尔蒂斯有过其他少女缪斯,但名字出现在画作名称上的,只有特蕾莎一个。除了前面已经介绍的《做梦的特蕾莎》外,下面三幅《特蕾莎》画像,第一幅作于1938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第二幅作于1936年,由瑞士私人收藏,第三福也作于1938年,私人收藏。

   

 

     29、安德烈.德兰 巴尔蒂斯 法国 1936年 木板油画 112.7x72.4cm 纽约现代美术馆藏
     1936年巴尔蒂斯为德兰画一肖像,成为巴尔蒂斯最重要的肖像作品。安德烈.德兰是著名的野兽主义画家,很早便是巴尔蒂斯父母亲的朋友,1932年以后二人更熟稔,1936年巴尔蒂斯搬到罗昂庭院画室,德兰的画室就在他楼下。在画《山》的时候,巴尔蒂斯的画室不够大,就借德兰的画室来工作。巴尔蒂斯提到德兰时说:“德兰十分硕大,我总是把他比成一团云、流动的形:他像换衬衫一般地改变主意!”巴尔蒂斯画德兰时并没有把他画成一团云,而是画成稳重的木材,穿着如木料细纹的宽大长袍,仍是艺术纤细的手和指端,脸庞却饱满厚实,坚定如一座山,两眼焖炯凝视,令人慑服,却有些引人发笑。德兰在自己的画室里,右手侧一堆画框,左后的模特儿已累得垂下眼皮,德兰仍精神奕奕,思索他的绘画,并似乎想为绘画抗争什么。为了这幅画,德兰站着给巴尔蒂斯画了20多次(一说此画画于巴尔蒂斯画室,此时德兰住在巴黎另一端,每次步行来给巴尔蒂斯画,那女模特儿则是巴尔蒂斯直接从德兰的画取用)。 

 

     30、1937年,巴尔蒂斯终于迎娶了安托瓦内特(Antoinette Watteville) ,就是前面介绍的《白裙子》中的姑娘。她是瑞士伯尔尼地方名门望族的千斤小姐,温文尔雅,气质不凡。他们在1924年认识,是邻居,她给他做过多次模特,他对她长时间苦苦追求,她没有回应,却在父亲的安排下与一名青年外交官订婚。为此,在1934年巴尔蒂斯竟吞食鸦片试图自杀,多亏被友人及时发现,送医院抢救才幸免于难。也许是受到巴尔蒂斯的真诚的感动,3年后,安托瓦内特了断了家里安排的婚约,嫁给了甘为她去死的画家巴尔蒂斯。在爱情的激励下,巴尔蒂斯这一年创作的作品 很多,有《白裙子》、《山》、《孩子们》、《米罗和他的女儿》、《静物》、《女孩和猫》、《蓝腰带的女人》等。

 

     31、米罗和他的女儿 巴尔蒂斯 法国 1937-1938年 布面油画 130.2cmx88.9cm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1937年开始创作的《乔安.米罗和女儿朵洛瑞》(Joan Miro and His Daughter Dolores),是巴尔蒂斯又一幅重要的人物肖像画。米罗是纯朴和霭的画家,老年时的多帧照片,显得浑然忘我。但画里呆滞的米罗并不像画家,倒像一个普通的西班牙人,鞋袜穿得好看,衣服质地也不错,生活似乎过得去。画中的米罗神色凝然,似有牵挂,即使女儿在膝旁。朵洛瑞高额头,大眼目,猜不透她在想什么,也许小女孩十分不耐烦,巴尔蒂斯说她像水银一样动来动去。这幅画花费一年多才完成。 

 

     32、静物 巴尔蒂斯 法国 1937年 布面油画 81x100cm 美国哈特福特伟斯伍德图书馆
     这是1937年巴尔蒂斯完成的一幅神秘静物画(Still Life):桌上摆着一个碟子、一块圆形面包、一个锤子、一只打碎的水晶花瓶。画面造形颇具古典风格,色调很厚重。然而众所周知,如同荷兰画派的“万物虚空画”(欧洲一种表现万物皆空、画着头盖骨的静物画)一样,画面的平凡无奇无非是为了掩盖某种东西进而更好地从另一方面去表现它,并用这一即时的意象去影射那更为隐蔽的现实。慢慢出现的一些细节,使观者的目光受到了刺激:一把刀狠狠地插在面包上,与此相呼应的是旁边一把奇怪地竖立在桌子上的叉子。看到这些形象,人们不由得生起疑问:在锤子与碎花瓶之间,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密切的关系呢?假如有一只蜷缩在黑暗处的猫,突然一下子扑到桌子上来的话,会不会打破画面的平衡?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又注意到了那条搭在椅子上的裙子…… 

 

     33、彼埃尔·马蒂斯 巴尔蒂斯 法国 1938年 布面油画 130.2x88.9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幅画创作于1938年,彼埃尔·马蒂斯( Pierre Matisse 1900-1989),是大名鼎鼎的画家亨利·马蒂斯的第二个儿子。正一艺术经查,他于1924年来到纽约,作为艺术品经销商试图碰碰运气。1931年,他在第五十七街的富勒大厦开了一家画廊,没想到生意欣欣向荣。1938年,马蒂斯在美国为巴尔蒂斯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展览。在马蒂斯每年夏天访问巴黎的时候,他都会在这位艺术家位于3号的简朴的工作室里摆姿势。虽然这位法国人以沉默寡言和矜持著称,但巴尔蒂斯把他描绘成一个轻松、活泼的美国商人,戴着一条图案鲜艳的领带,姿势轻松。 

 

    34、二战期间(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同许多人一样,巴尔蒂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1940年,由于德国入侵法国,巴尔蒂斯与妻子逃到了法国东部靠近艾克斯莱班(Aix-les-Bains)的萨瓦(Savoy)居住,在这里,他创作了两件比较重要的作品:《牧场风景》(Landscape near Champrovent)和《起居室》(The Living Room)。1942年,他又从纳粹法国逃到了瑞士,先是到了伯尔尼,在1945年,又转移到日内瓦(Geneva),在这里,他与出版商史基拉和画家马尔罗结识,成为好友。这期间,他创作了《法国小镇奈根得 1939》、《樱桃树 1940》、《午茶点心 1940》、《女孩与金鱼 1940》(下图)、《自画像 1940》、《客厅 1941》、《单人纸牌 1943》、《12岁的玛丽亚公主 1945》、《金色岁月 1945》等作品。

 

     35、樱桃树 巴尔蒂斯 法国 1940年 布面油画 130x80cm 私人收藏
     1940年,巴尔蒂斯在普罗旺斯画了《樱桃树》(The Cherry Tree),这是他在最动乱的时期画下的最为宁静和谐的风景画之一。初夏的阳光晴朗而明媚,一座陡峭的山峦环绕着山下长满樱桃树、苹果树和杨树的果园。阳光洒落在草地上,把葱郁的草地染成了金色,使观众沐浴在一片绿茵和阳光的美妙色调中。一个站在梯子上的女孩伸手摘下樱桃。这幅画带给观众欢乐、轻松和明净,一种无忧无虑的心情在画面中回荡。巴尔蒂斯自己形容《樱桃树》是“让悲剧在门外等待”的一幅画。 

 

     36、午茶点心 巴尔蒂斯 法国 1940年 布面油画 60x70cm 私人收藏
     这幅画于1940年的《午茶点心》,画面上摆着一块插着刀的面包,旁边放着一只盛着酒的杯子,桌上铺着一块带花边的桌布。整个画面笼罩着一种献祭的凝重感。年轻的妇人久久的凝视着摆在她面前的物品,她究竟是主祭人还是牺牲者?无人能知晓。不远处,摆放着一盘苹果,个个画得饱满逼真,无比诱人。怀着一种无比强烈的、希望被人吞吃掉的欲望,它们恨不得一下子离开果盘,远走高飞。而在这现时的瞬间之外,是一场无休止的期待和对命运的预测。 

 

     37、单人纸牌 巴尔蒂斯 法国 1943年 布面油画 90x80cm 私人收藏
     创作于1943年的《单人纸牌》,是巴尔蒂斯典型的少女摆姿势的模式。少女是巴尔蒂斯绘画的主旋律,她们摆着特殊的姿势,处于一种飘浮的状态,如同荷兰画家维米尔那样,巴尔蒂斯打开了进入女性内心世界的大门。这幅画又称《耐心牌》,打牌犹如画画都是需要耐心的。巴尔蒂斯画画很有耐心,一幅画一般要几个月到一两年才能完成,一年画不了几幅画,巴尔蒂斯说过:“画我经历过的,传递出我的感受,这就像一种伟大的解放。但这同时也是艰难的,需要大量的自我审视、良知、批评与挣扎。”下图为1955年创作的同一主题的变体画《单人纸牌》。 

 

    38、二战后,巴尔蒂斯独自留在巴黎创作。1946年,巴尔蒂斯回到法国,一年后,他又与安德烈·马松(André Masson)一起去了法国南部,在这里,他与毕加索和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相遇、相识,而这两个人后来也成为了他作品的主要收藏家。1947年,他的妻子安托瓦内特带着两个儿子回到瑞士,巴尔蒂斯则独自留在了巴黎,经过将近20年的分居生活,后来在1966年正式离婚。这期间,巴尔蒂斯创作了一些画, 如1947《马蒂斯的孙女》、1947《罗伦丝画像》、1947《红发女孩》、1948《房间》、1949《地中海猫》、1949《裸女与猫》,1949《有四个周四的一周》、1950《纸牌游戏》等,1950年巴尔蒂斯还为莫扎特的歌剧《疯狂欲望》设计了舞台装饰。下图为《地中海的猫》,这是他为一家餐厅绘制的壁画。

 

     39、马蒂斯的孙女 巴尔蒂斯 法国 1947年 布面油画 80x110cm 私人收藏
     这幅画名叫《雅克琳·马蒂斯》(Jacqueline Matisse),画于1947年。雅克琳·马蒂斯是亨利·马蒂斯的孙女,皮埃尔·马蒂斯的女儿。皮埃尔是巴尔蒂斯的画廊主人,两家又是世交。巴尔蒂斯前后为雅姬(大家对雅克琳的昵称)画过十三幅不同角度不同姿态的素描小像,最后才以侧立的样子完成油画《雅克琳·马蒂斯像》,反映了作者反复推敲、务求完美的创作过程。下图为1947年的素描《雅克琳·马蒂斯双像》,2016年在北京展出过。 

 

     40、裸女与猫 巴尔蒂斯 法国 1949年 布面油画 80.5x65.1cm 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巴尔蒂斯对猫的喜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他画中的猫,究竟有何意义呢?第一,巴尔蒂斯的画中猫,是种陪伴,如《单人纸牌》中的猫,安静的在画中女孩的身边做着注脚。第二,巴尔蒂斯的画中猫,是主角,如《照镜子的猫》,镜子所照之处正是目光的焦点。第三,巴尔蒂斯的画中猫,是“窥视者”,如1953年的《房间》,猫是黑暗中一个的窥探者。第四,巴尔蒂斯的画中猫,正是巴尔蒂斯自己,正如这幅《裸女与猫》,少女充满梦幻和爱意地抚摸熟睡的猫,还有《梦中的特蕾莎》那只舔着盘子里牛奶的猫。下图为1955年创作的同一主题的变体画《有四个周四的一周》(The Week of Four Thursdays),又称“永远不会到来的日子”。   

 

    41、50年代,是巴尔蒂斯安心安稳创作的黄金期和高产期。1950年,巴尔蒂斯为莫扎特的歌剧《疯狂欲望》设计了舞台装饰,三年后,巴尔蒂斯搬到了莫尔宛(Morvan)的沙西堡(Chateau de Chassy,又译查斯城堡),一幢14世纪的建筑,巴尔蒂斯对它情有独钟。1953年至1961年,巴尔蒂斯在这里绘制了多幅重要的室内人物画,如两幅《三姐妹》、两幅《窗前少女》、两幅《梦》等。这期间,巴尔蒂斯创作颇丰,如1950《纸牌游戏》、1951《窗》、1952《安娜维夫人》、1954《圣安德烈商业街》、1955 《穿红线衫的费德黎克》、1955 《有树的风景画》、1955 《穿白衬衣的少女》、1955《费德黎克》、1955《梦》、1955《起床》、1955《窗边少女 》、1955《壁炉前的裸女》、1956《金色果实》也是梦、1957《金色下午》、1957《卫生间》、1958《阿兰.罗契男爵夫人》(下图)、1958《窗台上的玫瑰》、1959《鸽子和孩子》、1959《少女与玫瑰》、1960《少女与飞蛾》等。这时期,巴尔蒂斯还对风景画发生了兴趣,观察并且画下了多幅大山、险峰、绿树、山涧为主题的风景画。

 

     42、纸牌游戏 巴尔蒂斯 法国 1950年 布面油画 80.5x65.1cm 西班牙马德里博内米萨博物馆
     画于1950年的《纸牌游戏》(The Cardgame),其人物造型是非常简单的,在人物动作上将其几何化,使用直线和直角,如红衣小男孩右肩膀在被手支起来的时候被画家描绘成了直角,显得动作僵硬但又凸显了小男孩的刻意。可以说,巴尔蒂斯是对复杂物象进行了生动合理的提炼概括,他的那些大的形状都是精心设计的,纯粹用几何形直线构成而有意摆脱了古典油画的曲线形式,少了细腻刻画局部的矫揉造作,反而多了力度,真是言简意赅。 

    

     43、圣安德烈商业街 巴尔蒂斯 法国 1954年 布面油画 294x330cm 私人收藏
     1954年创作的《圣安德烈商业街》,是巴尔蒂斯为数不多的人物场景组合作品,是巴尔蒂斯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画中所描绘的,是某个星期日的巴黎街景,除了面包店之外,一切商店都关门。但是,巷里还有人迹;画面中央的男子买好面包,孤独地回家;驼背的老妇人径直走自己的路;三个孩子在街边玩耍;蜷缩在对面人行道上的老人注视着他们,如有所感;前景立着一个女孩,陷于沉思。在这幅画里,人们依然各有所务,孤独者自是孤独,游戏者自是游戏。这幅画相较其他作品而言,人物众多,场景复杂,具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倾向,画面气氛灰暗神秘,忧郁而哀伤,画风朦胧厚重,肌理斑驳含蓄,造型简洁而富有装饰韵味,作品内涵深邃隐晦,充满了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44、有树的风景画 巴尔蒂斯 法国 1955年 布面油画 196x130cm 私人收藏
     完成于1955年的《有树的风景画》,又称“三角领域”,左下角有一块三角形的阴影。在巴尔蒂斯的早期作品中,有一幅题名为《山》的油画:一块很大的阴影斜罩着画的下半部分,阴暗处躺着一位少女,离她不远的光亮处,站着一位高扬着手臂的少女,长相与她酷似,宛如她的化身。在这幅画中,我们又看到了这块三角形的阴影。有一个人背对着阴影,高扬着手臂,象是一边呼唤着,一边向那位沐浴在阳光里的牧童走去。这种启示性的画面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呢? 

 

     45、梦 巴尔蒂斯 法国 1955年 布面油画 190x130cm 私人收藏
     在这幅1955年创作的《梦》中,这位站立着、手里拿着一朵花的少女,看起来象是那位酣睡少女的分身,既是她梦幻的对象,也是她实体化的形象。巴尔蒂斯善于利用不同的光线制造气氛,让好奇的观众顺着光线,走进具有诱惑力的房间。他一生关心的是如何表现介于现实和梦幻之间的东西,一种埋藏在人们的心底,难以言状的愿望。他笔下的少女处在静止和运动、沉睡和苏醒的状态之中,有的舒展四肢,自我欣赏;有的浮想联翩,做着美梦。下图为《金色果实》,创作于1956年,其实也是一场梦,只是少女手里拿着一朵花变成了一个水果。 

 

     46、窗前少女 巴尔蒂斯 法国 1955年 布面油画 160x161.9cm 私人收藏
     这幅《窗前少女》(Girl at the Window),与巴尔蒂斯1957年创作的《窗前少女》(见本页第二幅)是同一主题的变体画。一扇敞开的窗户可以看到沙西(Chassy)城堡周围明亮的半隐蔽景观,沙西是勃艮第的一座前十四世纪的农舍,巴尔蒂斯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购买并进行了翻新。凝视着窗外的这个年轻女孩名叫FrédériqueTison,1938年出生,时年19,是巴尔蒂斯当时最喜欢的模特。 

 

     47、金色下午 巴尔蒂斯 法国 1957年 布面油画 200x200cm 私人收藏
     巴尔蒂斯的一些最富有诗意的作品是在1953年至1961年生活在Morvan(Nièvre)的沙西(Chassy)城堡中绘制的。这幅1957年创作的《金色下午》,巴尔蒂斯以一种非常不同的方式重新设计了他的主题,消除了神秘的信使和《梦》及《金色果实》的空间深度衰退,并且减轻了他的调色板,使整个构图沐浴在清晰均匀的光线中,让迷失在遐想中的年轻女孩轻轻地躺在沙发上,沙发上覆盖着大胆的图案面料。从地板上的东方地毯到窗帘边框的蜿蜒设计,大量的图案,通向庭院的窗户,强调了梦想发生的装饰华丽的内部与自然世界之间的对比外。这样的室内空间处理和景观设计在这一时期的画作中开始反复出现。这幅画在纽约苏富比2003年5月6日的拍卖中以381.6万美元成交。 

 

     48、鸽子和孩子 巴尔蒂斯 法国 1959-1960年 布面油画 162x132cm 私人收藏
     这幅《鸽子和孩子》在巴尔蒂斯的全部作品中占据独特的地位。从1959年开始并于1960年完工,这是他在这两年中创作的十幅画作之一,也是巴尔蒂斯为数不多的以少年男孩为主题的主要画作之一。与青春期女孩的画像不同,这个作品以其表面上的纯真令人吃惊。这里的男性形象完全与穿着和身体无关,穿着像僧侣或牧师一样的四四方方的衬衫。但是,男孩手中持有的长喷壶和棍子和在萌芽植物上方的窗户上飞来飞去的小鸟似乎在纠缠着这个小男孩,也许暗示着弗洛伊德式的解释的可能性。虽然这个男孩角色的身份从未被确认过,但据说巴尔蒂斯的这一形象的灵感来自儿童故事的插图,“ 爱丽丝梦游仙境”中的人物。此画于1962年1月在马蒂斯的画廊中首次亮相,受到了热烈的赞扬。2005年5月3日纽约苏富比估价为250万美元。 

 

     49、少女与飞蛾 巴尔蒂斯 法国 1960年 布面油画 162x130cm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在1960年创作的这幅《飞蛾》一画中,少女似乎是要捕捉灯前的飞蛾,但她的动作却令人匪夷所思,是轻柔的,亦或强烈的,还是不经意的?这没有来由的动作贯穿了画面,静止的一刹那有着一种怅惘的神秘感。这幅画在巴尔蒂斯的创作生涯中还有另外一个重要意义,以前他使用传统的油画颜料作画,从这幅画开始他采用酪蛋白调和的颜料作画。由此而制造出的优美雅致的肌理效果,并使厚涂的颜料表现出各种色调的微妙变化。 

 

    50、1961年,巴尔蒂斯应法国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的邀请,成为罗马法兰西学院的院长。自此,巴尔蒂斯在这个安格尔曾经占据过的位置上一直呆到1977年,不但使这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机构再度成为全欧的法兰西文化重镇,同时,也使画家有机会重温早年就倾心不已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法兰西学院设在罗马著名的美第奇别墅内,巴尔蒂斯在他16年的任期内,彻底维修了这座濒临坍塌的古老宫殿,让它重现昔日华丽壮观的气派,他在那里组织了许多重要画展,把法兰西文化学院办成了罗马文化精英和上流社会云集的沙龙,许多人为能得到巴尔蒂斯伯爵(他自称伯爵)的邀请,出席在美第奇别墅里举行的晚会而感到无比荣幸 。这段时间的他忙于修复工作,还频繁到日本、中亚出差,因此很少作画。下图为美第奇别墅,法国学院所在地。

 

    51、1962年夏,法国文化部长马尔罗委托当时罗马法兰西学院院长、画家巴尔蒂斯去日本考察,策划即将在巴黎举办的大型日本艺术展。《朝日新闻》为方便巴尔蒂斯在京都的工作,为他配备了一组工作人员,包括 日本上智大学法语系的一名女学生出田节子担任法语翻译。初次见面,画家就被日本少女清亮而热烈的眸子吸引。京都的工作结束后,画家返回东京,可眼前却总浮现着节子纤细的身影。他索性打电话给《朝日新闻》的负责人,表示想请节子当模特。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短暂的,签证即将到期,罗马的工作还在等着他。一向以认真著称的巴尔蒂斯竟然任性地找出各种理由在东京逗留,数次延期签证!这一年,他54岁,而她只有20岁。下图是巴尔蒂斯画的节子的肖像素描。 

 

    52、第二年,1963年,节子退学,来到罗马法兰西学院陪伴画家。这时,巴尔蒂斯跟前妻还没离婚。早在1947年时,他的妻子安托瓦内特带着两个儿子回到瑞士,巴尔蒂斯则独自留在了巴黎。经过将近20年的分居生活,直到1966年两人才正式离婚,也许因为节子,也许另有原因。但一个事实不容置疑,他们的离婚节子欢欣鼓舞,节子后来说:“我得承认,在我们结婚前的那五年里,我度日如年。当他的第一任妻子(1966年)同意离婚时,我真的很感激她。”1967年,他们正式结婚,25岁的出田节子嫁给59岁的巴尔蒂斯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此后他们生活在罗马,感情一直很好,育有一女取名春美(harumi)。1975年巴尔蒂斯离任罗马法兰西学院后,于1977年离开罗马。这期间,巴尔蒂斯以节子为模特绘制了《土耳其卧室》、《红桌旁的日本女子》、《黑镜旁的日本女子》等大型油画作品。下图为巴尔蒂斯与出田节子。

 

     53、土耳其房间 巴尔蒂斯 法国 1963年 布面油画 220x180cm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这幅画《土耳其房间》(The Turkish Room)中的人物是以出田节子为模特绘制的。出田节子·科洛索夫斯卡·德·罗拉(Setsuko Klossowska de Rola),1942年出生于日本,1962年与巴尔蒂斯相遇时是日本上智大学法语系三年级学生,1963年追随巴尔蒂斯去了罗马,1967年成为巴尔蒂斯的第二任妻子。1968年他们孕育了一个儿子,起名为文雄(Fumio),但不幸的是,他在两年后便夭折了。1973,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为春美(Harumi)。1977年,他们一家从罗马搬到了瑞士的罗西尼尔(Rossinière)并定居下来直到巴尔蒂斯的去世。画家举行葬礼的当天,节子接受波兰红衣主教的洗礼,追随丈夫成为基督教徒,期望再相遇。

 

     54、 红桌旁的日本女子 巴尔蒂斯 法国 1967年 布面油画 220x180cm 私人收藏
     1967年创作的《红桌旁的日本女子》和《黑镜旁的日本女子》都是以巴尔蒂斯的妻子山田节子为模特画的。在这些作品中明显可以感受到画家受日本春画中的肉笔浮世绘的影响。自从1962年访问日本后,巴尔蒂斯彻底地迷醉于浮世绘艺术中。绘画色彩更加微妙,整体强调一种艺术装饰感,利用统一的视觉效果,营造了一种介于东洋和西洋间的特殊观感。 

 

     55、黑镜前的日本女子 巴尔蒂斯 法国 1967年 布面油画 220x180cm 私人收藏
     巴尔蒂斯画面里的平面装饰性,同当时大多数的西方油画家采用的表现手法一致,都在向东方艺术靠近。因为汲取了日本的“浮世绘”的表现效果,他在人物造型上还是偏爱于自己的拙味,但是色彩却更加古朴典雅了,更强调平面感,正如这幅《黑镜前的日本女孩》,同时对光影的理解,也不像伦布朗那样重视光,而是削弱了对光影的利用使人物造型产生立体的因素,特别像中国的传统文人画。 

 

     56、读书的卡佳 巴尔蒂斯 法国 1974年 布面油画 179X211cm 私人收藏
     巴尔蒂斯的绘画体现了很深的古典主义烙印,在他的画中经常可见的圣安德列十字,即佛陀胸口上的万字,以变形的人体出现。这幅作于1974年的《读书的卡佳》,模特的头与脚、膝盖与肘部组成了这种特有的视觉模式,大概是一种形象向空间无限延展的概念。这幅画还有一段趣事,皮埃尔.马蒂斯是巴尔蒂斯在美国的画商,在巴尔蒂斯的画室里对油画《读书的卡佳》很感兴趣,于是向巴尔蒂斯预订了此画。一年后,马蒂斯按约前来取画,可是画上什么东西也没有,只剩下一片红色。为什么呢?原因是巴尔蒂斯作画很慢,一年之中不会超过6至7幅作品,有时候一张画要花几年时间。而且他画画讲究完美,在艺术上十分苛求,对自己从不满意,他甚至关起门来,用颜色涂盖一幅早已完成的作品。 

 

    57、1977年,巴尔蒂斯搬到瑞士山中的一个大木屋居住,这座木屋位于瑞士阿尔卑斯山区罗西尼尔镇的一个小村庄。到这里安度晚年是巴尔蒂斯谋划已久的愿望,有一次巴尔蒂斯和他的日本妻子在瑞士旅行时,偶然发现了荒野的山谷里有一座建于1754年的宏伟木屋,当时这家有40个房间的乡村旅馆破旧不堪。巴尔蒂斯很想把这家旅馆买下来,可是他身边既没钱,又没画。幸亏画商皮埃尔·马蒂斯给他预付了一大笔订金,使得巴尔蒂斯如愿以偿。从1997年起,巴尔蒂斯和太太、女儿就一直住在这座山庄别墅里,深居简出,远离媒体和公众社会。巴尔蒂斯直到去世前夕,虽然每天不离画笔,但创作的成品极少,主要有1977《裸女在休息》、1980《裸睡》、1981《画家和他的模特儿》、1982《出浴》、1983《拿镜子的裸女》、1983《静物》、1978,1988,1990三幅《镜子里的猫》、2000《曼陀铃少女》等。下图为巴尔蒂斯和日本妻子、女儿在大木屋。

 

     58、裸睡 巴尔蒂斯 法国 1980年 布面油画 130X90cm 私人收藏
    
这幅《裸睡》(Sleeping Nude)中的人物似睡非睡,有着如花般的不胜凉风的娇媚之态。倦怠的梦境与冷酷的画面形成巨大的反差。这个时期的作品中,巴尔蒂斯善于利用不同的光线制造气氛,让好奇的观众顺着光线,走进具有诱惑力的房间。他一生关心的是如何表现介于现实和梦幻之间的东西,一种埋藏在人们的心底,难以言状的愿望。他笔下的少女处在静止和运动、沉睡和苏醒的状态之中,有的舒展四肢,自我欣赏;有的浮想联翩,做着美梦。巴尔蒂斯的世界是纯静止的。

 

     59、画家和他的模特儿 巴尔蒂斯 法国 1981年 布面油画 150X140cm 私人收藏
     在这幅画中,画家站在自己简陋到近于冷峻的画室里,一手拉开窗帘,目光凝视窗外,一动也不动,浑如一尊雕像,但留给观众的只是一个衣着朴素、白发苍苍的背影。年逾古稀的艺术家在这幅《画家和他的模特儿》中又一次向观众背过脸去。这个背影是并不陌生的:早在1937年的《山》中,它就出现在右端远处的山坡上;在1954年的《圣安德烈商业街》里,它再度沉浸在孤独的氛围中,虽然手里多了一只棍面包。 他几乎一生都如此。至于他的模特,基本上是年轻女孩,在30年代是住在邻街、父亲失业的女孩特蕾莎,40年代是罗伦丝.巴泰以,作家乔治.巴泰以的女儿,50年代是侄甥女、十分令他喜爱的模特儿费德黎克.提松,美第奇庄园时代则是在庄园工作的意大利太太的两个女儿:卡媞亚和切黎娜,巴尔蒂斯曾经回忆:“我一直与年轻女孩天真地相处,如Natalie de Noailles,Michelina,Katia,Sabine,Frédérique以及最近的Anna。在长时间的绘画期间会出现精神风险。” 

 

     60、静物 巴尔蒂斯 法国 1983年 布面油画 100X80.7cm 私人收藏
     这幅画是巴尔蒂斯对静物绘画大胆尝试的一个典范,作为卡拉瓦乔和普桑的狂热崇拜者,巴尔蒂斯试图在他自己的作品中效仿他们的风格和技巧。这件作品在面板上呈现的视觉陷阱效果,表面具有壁画的纹理外观,体现了艺术家对文艺复兴艺术的亲和力。在人物画和风景画两个领域的成就,使巴尔蒂斯成为大师级人物。1984年他的《出浴》在苏富比拍卖行卖到了977.5万法郎,《群山》则卖到了1000万法郎。这幅画后来也卖出比较好的价格。这价钱都是巴尔蒂斯成名后被炒高的,当初他卖出这些画时,价钱低得多。巴尔蒂斯得知售价后感叹道:“这价钱对我来说实在是太贵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节子说:“我认识巴尔蒂斯时,他手头连一幅自己的作品也没有,我只好设法购回一些。” 

 

     61、巴尔蒂斯的中国情结,1995年6月,巴尔蒂斯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览时,其女儿代表年迈的画家出席了画展开幕式,并宣读了父亲致中国朋友的信件,对于不愿宣扬自己的巴尔蒂斯来说,这是非同寻常的举动。巴尔蒂斯对中国观众说:“我不喜欢当代绘画,所以我不得不创造一种可以传递“事物本身”并表达我所见到的现实之美的绘画。我恳求我的中国朋友,不要受现在西方的影响,如今这里混乱的极度可怕!请你们惠顾我的画展,因为这是力图走出20世纪末大混乱的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实,巴尔蒂斯14岁时就得到过一本关于中国山水画的书籍,使年幼的他对中国一见钟情,《西游记》等中国经典书籍一直是他的床头书。在他晚期的风景画中,可以明显看出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下图为巴尔蒂斯的风景画。

 

     62、曼陀铃少女 巴尔蒂斯 法国 2000-2001年 布面油画 190X250cm 私人收藏
     这幅《曼陀铃少女》,创作于2000-2001年,是现有能够看到的巴尔蒂斯最后一幅油画,他可谓画了一辈子少女。画面上,除了常见的猫以外,还多了一条狗,狗趴在窗户上,猫蹲在凳子上,熟睡了的少女,手里还攥着一把琴。 

 

     63、巴尔蒂斯的国际荣誉,巴尔蒂斯的第一幅油画作于1923年,第一次个人画展1934年在巴黎举办,接着1938年在美国举办画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他的作品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接受,先后在世界各国一些重要的艺术博物馆举办了画展:1956年的纽约现代美术馆画展,1980的威尼斯双年展画展,1984年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画展,1995年的中国美术馆画展,1998年的巴黎蓬皮杜艺术馆画展以及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威尼斯的巴尔蒂斯回顾展,展出250幅作品,完全肯定了他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被捧为“反主流绘画的艺术大师”。1976年法国政府授予巴尔蒂斯“国家艺术大奖”;1991年他获得日本艺术家协会颁发的“国际艺术奖”;1993年巴尔蒂斯被瑞士罗西尼耶利地方政府授予“荣誉公民”称号,为此,他拥有了一本瑞士护照。

 

     64、最后的缪斯,当年迈的画家再也拿不动画笔,他拿起了宝丽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拍下了女模特安娜。安娜是他医生的小女儿,从八岁到十六岁,安娜每周三下课后,都到巴尔蒂斯的画室做模特,成了他生命中最后的缪斯。

 

    65、2001年2月18日,距离画家的诞辰日还有几天,巴尔蒂斯以92岁高龄于瑞士乡间一所建于1754年的木结构建筑物的家中告别了人世。消息顷刻间传遍了世界,被媒体称为“20世纪最后的巨匠”。巴尔蒂斯一生中,对绘画精益求精,70多年的绘画生涯中,只画了349幅油画和将近1600张素描。尽管如此,依恋传统技法的巴尔蒂斯用他为数不多的遗产,照样搭起了通向21世纪的桥梁。

 

     巴尔蒂斯小传:一个人的世界:
    
巴尔蒂斯(Balthus,1908-2001),原名巴尔塔扎·克洛索夫斯基(Balthasar Klossowski),"巴尔蒂斯"是他从艺后使用的笔名。在现代艺术波澜起伏的时代,却钟情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在创作中保持着一种古典主义情结。他的作品大多是对于情色的描绘,但又是那么的冷静、安宁,和不动声色,他画一张画往往需要一年甚至10年,“慢”让他的作品拥有了一种绝对的安静气质,让人仿佛能够听得见翻过书页的哗啦声……

   早期经历
  1908年2月29日,巴尔蒂斯出生于法国的一个波兰贵族家庭,他的身边,围绕着大批当时巴黎的文化精英:他的父亲,埃里克·克洛索夫斯基(Erich Klossowski)是一位非常出名的美术史学家,曾撰写过研究杜米埃(Daumier)的专著;他的母亲,伊丽莎白·多萝西娅·斯皮罗(Elisabeth Dorothea Spiro)是一位犹太艺术家;而他的哥哥,皮埃尔·克洛索夫斯基(Pierre Klossowski)更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兼作家,与之交往的朋友也全部都是当时非常重要的著名作家,如安德烈?纪德(andre Gide)和让·谷克多(Jean Cocteau)等,据说,谷克多的代表作品《可怕的孩子们》(Les Enfants terribles)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一次拜访巴尔蒂斯一家的经历。

  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们全家飘泊于德国和瑞士,13岁时,巴尔蒂斯便在德国诗人里尔克 (Rainer Maria Rilke)的鼓励下开始作画,在此后的一生中,巴尔蒂斯一直都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美术教育,他的技法全部是来源于对名画的临摹,这一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画家毛里求斯(Maurice Denis)、皮埃尔·博纳尔德(Pierre Bonnard)以及马蒂斯(Matisse)等人。

  1921年,一本名为《米迪松》(Mitsou)的书出版了,而这其中就包含了40张由巴尔蒂斯创作的插图,插图中描绘的是一个男孩和他的猫之间的故事,而这个故事的主题似乎也预示了巴尔蒂斯未来的创作生涯中,对于“猫”的喜爱和着迷,这种着迷就表现在他的自画像如1935年的《猫之王》(King of Cats)等作品之中。

  1926年,巴尔蒂斯去佛罗伦萨(Florence)旅游,他在这里临摹了皮耶罗德拉·弗朗切斯卡(Piero della Francesca)的壁画作品,此后的一段时间,他对于湿壁画的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贝阿滕贝格(Beatenberg)的新教教会(Protestant Church )绘制了大型的丹培拉壁画作品。从1930年到1932年期间,巴尔蒂斯一直居住于摩洛哥(Moroccan),他这个阶段被征召入伍,进入摩洛哥步兵团服役,并担任了宣传秘书的职务,1933年,以这个经历为创意,他创作了作品《兵营》(La Caserne)。

     巴黎的年轻艺术家
  1933年,巴尔蒂斯在巴黎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工作室,虽然身处巴黎,但他对这里所流行的现代艺术诸如立体主义等没有表现出一点兴趣,除一部分风景和少量的静物外,他大多数作品都是描绘封闭的室内女子的组合或与动物,诸如猫的关系。他作品中处于青春期的女孩,常会拜出十分色情的姿势。1934年,巴尔蒂斯就在巴黎举办了首场个人画展,展览中的一件作品《吉他初体验》( The Guitar Lesson ),由于对色情的描绘,而饱受争议,另外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还包括《拉罗》(La Rue),以及《镜中的艾丽丝》(Alice dans le miroir)等。

  在他的第一次个展后,超现实主义团体开始邀请他加入,但被巴尔蒂斯拒绝,理由是他只喜欢独自一人的创作,1937年,巴尔蒂斯与来自伯尔尼(Bern)的在家闺秀安德瓦奈特(Antoinette de Watteville)结婚。他们在1924年认识,此后,安德瓦奈特曾多次为巴尔蒂斯做过模特,巴尔蒂斯与她有了两个孩子——撒迪厄斯(Thaddeus)和斯坦尼斯拉斯(Stanislas),他们最近还出版了关于父亲的回忆录,其中也包括了他们父母之间的通信内容。

  这一时期,喜欢和认可巴尔蒂斯作品的,主要是当时的一批文化精英,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超现实主义诗人安德烈·布勒东(André Breton),和画家巴特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等。在巴黎,巴尔蒂斯还结识了大量的朋友,他们包括小说家皮埃尔·简·儒佛(Pierre Jean Jouve)、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 de Saint-Exupéry)、约瑟夫·布兰白(Joseph Breitbach)、皮埃尔·李瑞(Pierre Leyris)、亨利·米肖(Henri Michaux)、米歇尔·莱利(Michel Leiris),以及摄影家曼·雷(Man Ray),剧作家安托南·阿尔托(Antonin Artaud),艺术家安德列·德兰(André Derain)、胡安·米罗(Joan Miró),和阿尔伯托·贾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等人。1948年,他的朋友阿尔贝·加缪 (albert camus) 邀请他为自己的戏剧《总部国家》(L'Etat de Siège )设计布景和服装,此后巴尔蒂斯也开始为多部戏剧设计了布景和服装。

     动荡时代
  1940年,由于德国入侵法国,巴尔蒂斯与妻子逃到了法国东部靠近艾克斯莱班(Aix-les-Bains)的萨瓦(Savoy)居住,在这里,他创作了两件比较重要的作品:《牧场风景》(Landscape near Champrovent)和《起居室》(The Living Room)

  1942年,他又从纳粹法国逃到了瑞士,先是到了伯尔尼,在1945年,又转移到日内瓦(Geneva),在这里,他与出版商史基拉(Albert Skira)、以及作家,同也是法国抵抗运动(French Resistance)成员的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结识,并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

  巴尔蒂斯于1946年回到法国,一年后,他又与安德烈·马松(André Masson)一起去了法国南部,在这里,他与毕加索和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相遇、相识,而这两个人后来也成为了他作品的主要收藏家。

  1950年,巴尔蒂斯为莫扎特的歌剧《疯狂欲望》(Così fan tutte)设计了舞台装饰,三年后,他搬到了莫尔宛(Morvan)的查斯城堡(Chateau de Chassy),并与他的外甥女弗雷德里克·陈佩珊(Frédérique Tison)生活在一起,在此期间,他还创作了大型著作《房间》(La Chambre),而这件作品很可能是受到他哥哥皮埃尔·克洛索夫斯基小说内容的影响。

   晚年生活
  1938年,在马蒂斯画廊(gallery of Pierre Matisse),以及1956年,在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的两次展览,为巴尔蒂斯带来了越来越高的国际声誉,在纽约现代美术馆、威尼斯双年展、蓬皮杜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均有展出他的作品,曾获法国国家艺术大奖(1976年)、日本艺术家协会国际艺术奖等奖项。此外,卢浮宫(Louvre)从毕加索的手中收购了巴尔蒂斯于1937年创作的《孩子》(The Children),这也让巴尔蒂斯成为了为数不多的可以在有生之年,就让作品进入卢浮宫(Louvre)展览的艺术家。

  与此同时,巴尔蒂斯也给大众留下了一种神秘的印象。1964年,巴尔蒂斯搬到罗马,并应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卓越(André Malraux)的邀请,成为位于美第奇别墅(Villa de Medici)的罗马法兰西学院(FrenchAcademyinRome)的院长,在这里,他与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Federico Fellini)和画家雷纳托·古图索(Renato Guttuso)成为好友。

  1967年,巴尔蒂斯有了第二任妻子——日本人出田节子(setsuko ideta),他们在一次巴尔蒂斯去日本参加外交活动时认识,节子比巴尔蒂斯小了35岁,也成了他后来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位模特,这也让巴尔蒂斯的作品中留下了不少的东方情调。1968年他们孕育了一个儿子,起名为文雄(Fumio),但不幸的是,他在两年后便夭折了。1973,他们又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为晴海(Harumi)。1977年,他们一家搬到了瑞士的罗西尼耶尔(Rossinière)并定居下来直到他的去世。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正一艺术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