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提香的画 乔尔乔内 鲁本斯画 安格尔画 布歇的画 柯罗的画 格列柯画 波提切利 柯列乔画

布歇罗可可绘画的代表

 

     弗朗索瓦·布歇(Frangois Boucher 1703-1770年),罗可可绘画的代表者,十八世纪法国深得当时统治者赏识的画家,32岁就当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以后又荣获法国皇帝路易十五首席画师的称号。晚年升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布歇的这种社会地位和他所处的上层社会,决定了他的艺术主要是迎合当时上流社会的需要。《浴后的狄安娜》就是这一类作品的代表。它假借罗马神话中狩猎女神狄安娜的名义,描绘了上层社会所喜欢的裸女。 


     1、蓬巴杜夫人 布歇 法国 1756年 布面油画 100x80cm
    这是布歇画过的最出彩的蓬帕杜尔夫人的肖像,画中人物高贵、典雅、妩媚,纤细优美的身体着瑰丽华贵服饰,娇嫩光泽的面部,双眼神情发着光芒,她侧身静坐于画面,在高贵华丽环境衬托下发出夺目光辉。布歇在这幅肖像中使用蓝绿色调,表现了贵族夫人的高雅,运用极细腻的笔法精微刻画衣着配饰的质量感,浮华的饰物被画得有触摸真实感。

 

    2、被打扰的睡眠 布歇 法国 1750年 布面油画 81.9x75.2cm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这幅画名为《The Interrupted Sleep》,放牧的神仙呼呼大睡,像无产阶级一样,反正总有大锅饭吃。一个小男孩拿一根草芯拨弄她的脖子想逗醒她,没用,照样睡。牧羊犬转过头来很好奇的看着他们,别打情骂俏了,这里是公共场所。反正布歇的画都是些神话故事,随你怎么想象。

 

    3、朱庇特与卡利斯托 布歇 布面油画 1744年 98×72厘米 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藏
    这幅画表现的是一个希腊神话。朱庇特,就是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卡利斯托即山林之神,生得沉鱼落雁,美貌无比。朱庇特爱上了她。为了亲近她,抚摸她,朱庇特变成了女神狄安娜。画面上的两个女神,右边的这个就是狄安娜,她的头上有月形饰物,脚下有弓箭和猎物,表明了她的身份。但是,这个女神狄安娜,实际上是一个男神。左边那个女神是卡利斯托,袒露左胸,那白净的皮肤,那迷人的乳房,那纤细的手足,充分地表现了她的娇媚与肉感,令人神往。于是,那个男扮女装的狄安娜,便尽情地在卡利托斯身上抚摸亲呢。这里所表现的,不是希腊神话,而实际是贵族的肉欲,甚至是猥亵。或者更直接地说,是路易十五的奢糜堕落生活的真实写照。

 

    4、派遣信使 布歇 法国 1765年 布面油画 32.1x26.7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幅画《The Dispatch of the Messenger》展现了鸽子将情书送给牧羊女的情形。画中的牧羊人以优美的姿态坐在林中的池塘边,与之为伴的是姿态优美的小动物们。画面左上方则是栖息在废墟中的鸽子。布歇对周围郁郁葱葱的树木也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其与牧羊人的姿势相呼应,同时使画幅的椭圆形更加突出。

 

    5、画室 布歇 法国 约1720年 布面油画 27x22cm 巴黎卢浮宫藏
   
这是布歇的自画像,描绘少年布歇在简陋画室里作画的情景。布歇是绘画史上少有的早熟天才,将“罗可可”风格发挥到极至的画家。据说他在七岁时就能够极其熟练地背诵《荷马史诗》、《神曲》中的若干章节,并对希腊、罗马神话显示出非比寻常的兴趣。老布歇成为小布歇的第一任老师,作为父亲,他虽然没有什么名气,却是个以绘制细密装饰为主的图案画家,是个勤恳上进的人,因此小布歇在环境的熏陶下练就了极为扎实的绘图功底。19岁时,布歇出人意料地击败众多画坛高手,以一幅描绘神话《伊利亚特》场景的作品,摘取了美术学院展览会的金奖,并得到了学院嘉奖的赴意大利学习的机会。

 

    6、早晨的喝咖啡时间 布歇 法国 1739年 布面油画 巴黎卢浮宫藏
    这是一幅贵族家庭生活风俗场面。华丽的洛可可风格的室内装饰,画中人物高贵的生活举止和环境陈设,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当时贵族阶层的生活现象。构图和人物造型既整体又有变化,有明显的古典主义遗风。洛可可风格的艺术,实际上是古典主义艺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变种。画家沿用古典主义的艺术技巧、造型手法反映贵族追求享乐的审美趣味

 

    7、蓬巴杜夫人 布歇 法国 布面油画 1756年 201cm×157cm  德国慕尼黑古典美术馆藏 
   
布歇除画了大量的神话题材和裸体女性画以外,还画了不少宫廷人物肖像,代表作品有《蓬巴杜夫人》。这是布歇为蓬杜夫人所作的肖像画中堪称最佳的一幅。蓬巴杜夫人,出身于巴黎金融投机商家庭。她最初嫁给埃蒂奥尔,后来进入宫廷,很快博得了路易十五的青睐,成为他的第二情妇。1744年,路易十五的第一情妇突然死去,她便与丈夫正式离婚,进而成为路易十五的私人秘书。路易十五封她为蓬巴杜侯爵夫人。经过与路易十五的五年姘居,她成了路易十五的“总管”,并左右了宫廷的艺术趣味。布歇进入宫廷后,被指定为蓬巴杜夫人的艺术教师。他们都热爱洛可可艺术风格,共同推动了洛可可艺术在法国飞速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价,蓬巴杜夫人的作用是复杂的。这位夫人,不仅美艳,而且富有才华,她手上的诗集,表明她的学识。蓬巴杜夫人成为左右政局的特权人物,绝非仅仅以色事人,确有过人的才智。据说在她死后,拍卖的藏书竟有3500多册,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占有相当数量,可见其知识的渊博。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对她的评价是:“灵魂正直,心地公平,如此名姬,实为旷世罕见。”布歇把这位显赫的夫人画得珠光宝气,雍容华贵,又傲慢无比,目空一切。

 

     8、想象中的风景 布歇 法国 1734年 布面油画 63.5x81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布歇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画家,是那种为一个世纪的艺术趣味树立了样板的画家,他表达出了这种趣味,赋予了它性格,并使之形象化。他在1765年担任宫廷画师后,成了蓬巴杜夫人的绘画教师和最受宠幸的画家。布歇的绘画充满矫饰之风,这种风格的形成实际上反映了法国宫廷艺术趣味的变迁。路易十四时期的古典主义艺术此时已被新兴的洛可可风格取代,从法王路易十五到他的情妇蓬巴杜夫人及大大小小的贵族都沉溺于这种趣味之中,偏爱着一种优美的色彩和精巧的装饰风格。

 

    9、宫女莫菲 布歇 布面油画 1751年 53×64厘米 巴黎卢浮宫
    画家布歇画作挑逗诱惑,当然也事出有因。这位黑发的女仆名叫莫菲。画主就是法王路易十五。到底是路易十五众多的皮条客侍臣要作者画了莫菲,或者画家布歇本人就是一个皮条客,画了莫菲孝敬国王。年份久远已不可考究,反正国王果真看中了莫菲,让她做了“后宫”里的一个“妹斗”。
描绘闺房隐秘环境里的裸女是布歇的天才,他以高超的造型技巧和色彩表现力塑造有血有肉的人体,极富理想美和感官刺激。画中裸女丰润艳丽而富有弹性的肌肤被描绘如真,被揉皱形成繁杂褶纹的环境与光滑细腻且单纯的人体形成对比衬托,人体的血肉色彩变化精妙,布歇不愧是位色彩大师。这裸体有种有肉无骨酥软感,而这恰恰是洛可可风格女人的特点,贵族欣赏的就是这类娇柔的女人,她那圆圆的小脸蛋,小鼻子,小嘴还有那小手,小脚再加上小耳环、小发绺,总之一切的一切都在突出一种小巧玲珑妩媚可爱的女性形象,“小的就是美的”可以说是布歇信奉的法则,在用曲线刻画人体时他也没忘这一点,他与乔尔乔内等古典大师流畅曲线不同,他时常有意借助衬布衣衫等来掩没阻断人体的曲线,使它们变成一条条细小的曲线,让绘画的格局留在他追求的理想中,他的画是动人的,但这是一种近似盆景的带有人工气息的动人。

 

     10、爱之泉 布歇 布面油画 1748年 80×60厘米 洛杉矶盖蒂中心馆藏
    布歇笔下古典有趣的乡村风景受到人们极大推崇,这些场景描绘了田园美景和经典主题。他的田园风格中剔除了现实生活中的辛酸,将乡村之美带入了贵族阶级家庭中。这幅作品《爱之泉》(Fountain of Love)中便描绘了如此的景色。1748年,这一作品原被设计为挂毯画,并与另外六幅画一同组成了《贵族牧歌》系列。起初,挂毯画以整幅画织出,随后被分割为多个部分分别出售。幸运的是,这一幅画幸免如此遭遇,目前成为了洛杉矶盖蒂中心馆藏。

 

11、圣母圣子与圣施洗约翰和天使 布歇 法国 1765年 布面油画 41x34.6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2、逃往埃及途中的歇息 布歇 布面油画 1737年 100×80厘米
    这是布歇创作的传统题材的油画。圣约瑟牵着毛驴,惊恐不安地四顾周围,圣母则安祥地在帐篷外读着圣书,圣婴耶稣在地上爬着玩,诸多小天使则在周围飞翔,有的则与耶稣一同玩耍,使凄凉的荒郊野外顿时有了生气。这虽然是宗教题材的绘画,却具备了风俗画的特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新要求。

 

13、绘画的寓言 布歇 法国 1765年 布面油画 102x130cm 华盛顿国立美术馆

 

14、洗碗女工 布歇 法国 1768年 布面油画 241.3x236.2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15、夏天的田园景色 布歇 法国 1749年 布面油画 197x259cm
     夏季,晴朗的天空,烈日炎热无风。画面中,三个女子光着脚在树荫下避暑闲聊。这幅画和下面《秋天的田园风景》是同一组绘画作品。

 

    16、秋天的田园景色 布歇 布面油画 1749年 260x199gm 伦敦华莱士收藏馆
    金色的阳光,串串晶莹透亮的葡萄,秋天带给人们的无限生机。画面中,英俊的牧羊少年正在给心爱的姑娘喂葡萄吃;不远处,牧羊少年的同伴和温顺的羊正在偷偷的看着这温馨的欢愉的一幕。布歇以高压浪漫的笔触描绘了这幅优美的图画,带给人们浮想联翩的爱的憧憬。

 

17、四季-春天

 

18、四季-夏天

 

    19、蓬巴杜夫人肖像 布歇 1758年 87×66厘米 伦敦华莱士陈列馆藏
    这是一幅极为美丽动人的肖像画。蓬巴杜夫人是画家的赞助者和学生,画家怀着特殊的感情创作了这幅画。画中的贵夫人姿态优雅,容貌美丽,神情高雅庄重。她全身都用造型繁杂的花朵来装饰,将雪白的肌肤衬托得娇艳动人。
德•蓬巴杜夫人原名让娜•安托瓦内特•普瓦松,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金融投机商家庭,她是路易王朝第一美人,而且是才女,后成为路易十五的情妇,接着成为国王的私人秘书。路易十五封她为蓬帕杜尔侯爵夫人。布歇进入路易十五宫廷之后,被指定为蓬帕杜尔夫人的绘画教师。布歇在画中充分表现了这位显赫一时的夫人形象,珠光宝气,雍容华贵,高傲而又目空一切,又集聪明美丽于一身,活灵活现于画布上,给人以强烈的印象。

 

    20、蓬巴杜夫人 1766年 。又译蓬帕杜尔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 1721-1764)被称为路易王朝第一美人,路易十五的著名情妇、社交名媛,也是一个争议性的历史人物。蓬帕杜夫人的美貌和情感上的天分让她登上了历史舞台,她对当时艺术的影响力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蓬帕杜尔夫人1721年生于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她九岁时,一个著名的女巫曾预言她会成为国王的情妇。蓬帕杜夫人长大后,嫁给了埃蒂奥斯,通过这次婚姻她获得了离皇家牧场很近的一处物业,并且得以进入上流社会的沙龙,在这里认识了伏尔泰,伏尔泰称赞她“有一个缜密细腻的大脑和一颗充满正义的心灵”。当时的路易十五二十岁左右,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是无数女子的梦中情人。但他在十五岁时就娶了比他大七岁的波兰公主玛丽·莱津斯卡,而且非常相爱。但蓬帕杜夫人的妈妈仍然鼓励她的宝贝女儿不要放弃灰姑娘的梦想。由于夺目的美貌,蓬帕杜尔夫人作为“巴黎最美丽的女人”的美誉在宫廷里渐渐传开了。在王室打猎的时候,她会在打猎会路过的森林里出现。在森林里,她穿着美丽的衣服坐在美丽的马车上,引起了路易十五的注意 。就这样,她顺利的成为了国王的情妇,受封为蓬帕杜尔侯爵夫人,她和自己的丈夫离婚。蓬帕杜尔夫人对美丽事物和色彩搭配的天然敏感使她成为时尚的引领者。在成为路易十五情妇—-实际上法国皇后的20年时间里,她成了洛可可风尚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将精致,柔美、浮华、浪漫的洛可可艺术风吹遍了欧洲。她结交了无数的艺术家,她资助的华托和布歇都是洛可可风格的代表性画家,她让这些艺术家给自己画肖像,把她画得年轻美好,充满魅力,以此不断维系国王对自己的兴趣。比如,洛可可的代表画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他的审美情趣就很受蓬帕杜尔夫人的赏识,布歇后来成为她的绘画教师,为其画过多幅肖像作品。但布歇的这种甜腻的画风所代表的皇室贵族纨绔生活趣味也招致了不少人的批评。布歇同时代的启蒙思想家、文艺批评家狄德罗就曾极其尖锐地抨击布歇的艺术,他将布歇看成是腐朽的路易十五王朝的宠儿,并且认为他的艺术对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狄德罗说:“布歇所表现的优美雅致、风流倜傥、诱人的媚态和高雅的趣味,用浓妆艳抹的肉体,还有荒淫放荡的行为俘虏了那些纨绔子弟、风流女人、青少年、上层社会人士以及那伙对真正高雅的趣味、真实感、正确的思想和艺术的严肃性一窍不通的人。”蓬帕杜尔夫人本人和她所倡导的艺术一直都是有争议的,洛可可艺术风格在1860年后也开始走向衰落,一些批评家抨击它没有品味、轻浮,象征着一种腐朽的社会。蓬帕杜尔夫人虽然一生享尽繁华,但却体质虚弱,1764年4月15日她因肺结核病病逝,终年四十二岁。有人说是过度支取的生活方式耗尽了她的生命。

 

21、布歇夫人像 布歇 法国 1743年 布面油画 57x68cm 纽约Frick收藏

 

     22、日落 布歇 法国 1753年 324cm×264cm 布 油彩 伦敦华莱士收藏馆藏
  取名为《日落》的这件作品,以其喻意表现画题,而这一切则是由裸体去体现。布歇在这里,以惯用的甜腻手法,刻划了如瓷器细腻的女裸肌肤与躯体,以迎合当时贵族的享乐心理时尚。就技巧而言,《日落》的手法与技巧是非常娴熟的,但是,内容空泛,精神苍白;以展示女裸体的美感为题旨的《日落》,却走向了偏颇--充满血欲的刺激与诱惑,这是罗可可画风最常见的现象。

,

 

23、日出 1753年

 

24、装扮成黛安娜的朱比特和卡利斯多 布歇 法国 1763年 布面油画 64.8x54.9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25、牧羊人之歌 布歇 法国 1768年 布面油画 240x237.5cm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26、情书

 

27、莫迪斯 布歇 法国 1746年 布面油画 51.8x63cm

 

28、梳妆 布歇 法国 1742年 布面油画 53x63cm 马德里蒂森·伯恩米萨美术馆

 

29、垂钓 布歇 法国 1752年 布面油画 150x188cm

 

     30、博韦附近的风景 布歇 法国 1740年 49x58cm 布面油画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这是18世纪法国的乡村风光。布歇在这里以饱满的情感,赋予古老的小镇以宁静、幽雅的田园诗意。教堂尖顶、屋舍、丛林、河流及泊岸的小舟与满载归来的农人,织成了一幅18世纪法国秀丽的农村风光,让人领略到遥远岁月的生活情景。

,

 

    31、中国园林 布歇 法国 1742年 布面油画 60x80cm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布歇还与中国有缘,《中国园林》、《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和《中国舞蹈》这四件中国组画(依次见下图)是布歇绘制的。画面上出现了大量写实的中国物品,比如中国的青花瓷、花篮、团扇、中国伞等等,画中的人物装束很像是戏装,与当时的清朝装束还离得比较远,但中国特色还是很明显。布歇从来没有来过中国,更没有看到过故宫,估计这几幅作品的灵感来自中国瓷器上的绘画再加上布歇的想象。我们不知道路易十五是否上朝以及如何上朝,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皇帝肯定不是像布歇所画的那样上朝。至于中国花园是怎样的,中国人在花园中是怎样游玩的,我们是知道的。但是,布歇的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国花园和中国游人,除了面孔像是中国的,其余的地方,都像法国人,准确地说,像法国贵族。 正一艺术认为,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组画不是布歇最成功的作品。

 

32、中国皇帝上朝 布歇 法国 1742年 布面油画 60x80cm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33、中国捕鱼风光 布歇 法国 1742年 布面油画 60x80cm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34、中国舞蹈 布歇 法国 1742年 布面油画 60x80cm 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35、布歇的画,如这幅《寓言的音乐》一样,声入人心。俄国普列汉诺夫说:“优雅的性感就是他的缪斯,它渗透了布歇的一切作品。”法国绘画史对他的评价是:“人们对布歇的作品不屑一顾,这可能是因为在他之前有华托,在他之后有弗拉戈纳尔;并且显然他没有前者的深刻,又没有后者的才智和强烈的欢乐气息。可是,他是这条链子上承上启下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他作为色彩家和表现光的画家,位于最伟大的大师之列”。

 

皇家首席画家——布歇:         
    布歇(Francois Boucher,1703-1770)法国画家,洛可可美术的典型代表。1703年9月29日 生于巴黎,1770年5月30日卒于同地。父亲尼古拉·布歇也是一位画家。布歇17岁时,父亲推荐他向法国画家弗朗梭瓦·勒穆瓦纳(1688~1737)学画。1725年,受已故华多的友人让·德·朱利埃纳的委托,他与其他画家一起把华多的许多素描刻成版画,后被出版印成版画集《千姿百态》。这项工作使布歇对华多的艺术更加崇拜了。1723年,布歇参加了巴黎美术学院举办的绘画竞赛,并获得了赴罗马考察的一等奖,但学院方面未能支付这笔旅费。几年后,他自费去了意大利。在那里他首先对17世纪充满牧歌情调的美术杰作发生兴趣。1731年回到巴黎,此后很快风靡画坛。1734年被选为美术学院院士,后又升为教授。至1765年,随着他的声望日高,学院方面终于聘任他为该院院长,并获得“皇家首席画家”的称号。

    布歇的艺术成就在于他既绘制天顶画、装饰壁画,也作肖像,还画一些具有牧歌情调与风俗场景的风景画,同时又为皇家织造厂设计挂毯稿子,负责宫廷演剧的舞台布景和服装设计。他的那些以裸体女性为主的神话题材的油画,显示了没落贵族追求糜烂的享乐生活的一面。订画的贵族们要求尽可能画得甜腻,带有肉欲的诱惑力。他画的那些裸体女神,就象是用玫瑰色瓷土捏成的,肤色圆润光滑,毫无真实感。最能够代表他的风格的是那些为装饰宫廷和贵族府邸而 创作的神话题材的故事画,如《维纳斯的胜利》(1740,斯德哥尔摩国立博物馆)、《狄安娜出浴》(1742)等。这些作品色彩华美柔丽,表现了他的想像力和装饰才能,但却充溢着宫廷脂粉气息。布歇的这类作品在当时就遭到 D.狄德罗的抨击。布歇还喜爱收集东方工艺品,并且为皇家织毯场设计过一套9幅的中国主题的壁毯。路易十五曾于1746年将这套壁毯赠予乾隆皇帝。
  
    布歇的缺点在于不能深入研究对象的真实性,仅仅追其效果。狄德罗曾说道:“何等漂亮的色彩,何等丰富啊!他(布歇)拥有 一切,除了真实。”布歇的艺术完全是属于18世纪的。

    布歇还与中国有缘,《中国皇帝上朝》、《中国捕鱼风光》、《中国花园》和《中国集市》这四件油画是布歇绘制的。画面上出现了大量写实的中国物品,比如中国的青花瓷、花篮、团扇、中国伞等等,画中的人物装束很像是戏装,与当时的清朝装束还离得比较远,但中国特色还是很明显。贵族们争相收购这些画,买不到的,便把那些以这四幅画为蓝本、用毛和丝编织的挂毯抢购一空。

    布歇并没有来过中国,画中的形象有的是合乎事实的,有的则纯粹出自他的臆想,令人不解的是,画家既然没有来过中国,又要画中国,必然要有所凭据,画中的形象具体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这可能和当时东印度公司频繁的商务活动有关、该公司把丰富的商品从东方带到了欧洲,布歇在巴黎可以轻易买到中国的物品。然而要想组合成一幅符合东方情调的画面,光有一些中国的物品是不够的,还需要符合真实情况的画面构思,而这又是不能凭空想象的。

    已知的、到过中国的传教士们关于中国的图画都是在布歇画完中国组画之后才为人所知的。看来,布歇对于中国形象的知识不是传教士那里得来的,这个谜团并不容易通过实证的方法加以解决。但若把布歇的中国组画放到整个18世纪欧洲社会痴迷于“中国风”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布歇的作品也就不足为怪了。 

    对于布歇,有一件事必须提到的,就是他为什么要创作表现中国的艺术作品。法国的洛可可艺术不仅是宫廷的需要,不仅是艺术发展之必然,而且受到了中国艺术的强烈影响。 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中国的工艺美术品,瓷器、漆器和纺织品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成为欧洲宫廷的奢侈品。西方人谈“中国元素”却是历史悠久、合情合理,他们从文艺复兴时代就开始用“中国元素”了。记得威尼斯画派的乔凡尼·贝利尼有一张《诸神的盛宴》(1529),画奥林匹亚山上众神宴饮,里面有三件精致的餐具就是缠枝青花大瓷盘。不过,中国文化真正全面的对西方世界产生了深刻影响的还得算18世纪的“中国风”。在路易十五时代,无论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等领域都掀起了中国热。在欧洲人眼里,中国被视为唯一的遥远的文明国度。中国式的花鸟鱼虫、松竹兰梅、人物图案,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西方人的审美趣味。18世纪的中国清代的工艺品,有繁缛的曲线,有精巧的造型,所有这些,都影响了欧洲的洛可可艺术。路易十五宫廷中的皇家制造厂,任务之一就是为宫廷生产有中国艺术风格的挂毯。布歇是这个工厂的负责人。1742年,布歇在沙龙中展出了反映中国的系列作品《中国组画》,其中《中国花园》《中国皇帝上朝》《有中国人物的风景》这几幅作品可能是为挂毯所作的设计。布歇从来没有来过中国,更没有看到过故宫,估计这几幅作品的灵感来自中国瓷器上的绘画再加上布歇的想象。我们不知道路易十五是否上朝以及如何上朝,但是,我们知道中国皇帝肯定不是像布歇所画的那样上朝。至于中国花园是怎样的,中国人在花园中是怎样游玩的,我们是知道的。但是,布歇的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国花园和中国游人,除了面孔像是中国的,其余的地方,都像法国人,准确地说,像法国贵族。在中国人看来,他们穿着奇怪的衣服,戴着奇怪的帽子,摆着奇怪的姿势,还有奇怪的车辆,奇怪的房屋,奇怪的草棚船,最奇怪的是有网球拍子和网球场,有写字的钢笔,有很多棕榈树。所以,这两幅作品,虽然叫中国画,但是,它没有中国的民族性,只有法国的民族性。依我看来,这是布歇最失败的几幅作品。由此再一次确证,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布歇艺术年表:
1703年 9月29日,出生于巴黎。父亲尼古拉是画师兼装饰家。
1717年 开始在父亲的工作室里学习。
1721年 短时间师从于F·勒穆瓦纳。
1723年 获得罗马奖,但未能获得奖学金。
1727年 去罗马旅行。
1731年 回到巴黎。作为历史画家获得皇家美术学院认可。
1733年 同玛丽-让·比乌佐结婚。他们的孩子是维克托瓦尔(1735年生),纳坦(1736年生),埃米尔(1740年生)。
1734年 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正式院士。
1735年 从王室首次获得订件,创作凡尔赛宫“王妃大厅”的天顶画。
1737年 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的正教授。
1748年 与蓬巴杜夫人开始了密切交往,蓬巴杜夫人成为他最有力的资助者。
1755年 被任命为戈布兰壁毯工厂监督。
1765年 被任命为国王的首席画家。被推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长。
1768年 辞去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职位。
1770年 5月30日,在卢浮宫自己的房间里去世。被安葬在圣日尔曼洛克塞洛瓦圣堂。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正一艺术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