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提香的画 乔尔乔内 鲁本斯画 安格尔画 布歇的画 柯罗的画 格列柯画 波提切利 柯列乔画

安格尔-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代表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1780—1867),是继大卫之后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最后代表。安格尔出生于法国西南部,从小就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在美术和音乐方面都颇有天赋。安格尔17岁到大卫画室学习,得到真传。两年后考入美术学院,获罗马大奖。5年后去罗马,把拉斐尔作为毕生崇拜的对象。其作品工整细致,用色鲜明和谐。曾两次去意大利长时间研究古典美术;在本国曾任巴黎艺术学院的教授多年。安格尔的声誉如日中天时,也正是古典主义面临终结,浪漫主义崛起的时代,他和新生的浪漫主义代表人德拉克洛瓦之间发生许多次辩论,浪漫主义强调色彩的运用,古典主义则强调轮廓的完整和构图的严谨,安格尔把持的美术学院对新生的各种画风嗤之以鼻,形成学院派风格。 

    1、土耳其浴室 安格尔 法国 油画 1862年 直径108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藏
  《土耳其浴室》在描写女性人体技巧方面达到了顶峰。画面上,一群在土耳其宫廷浴室里的少女,正悠闲自在地享受沐浴给她们带来的欢乐。 安格尔用熟练的笔触,优美的线条,柔和、富有变化的色彩,画出约 1-个女人体。她们在浴室中的不同动势和情态,组成一幅统一和谐的生活画面,这充分显示了画家的匠心独运。他有意在浴女中安插了一个黑人侍女,更加强了画面色彩的对比效果。《土耳其浴室》不仅给人们展示了女人的曲线和青春的活力,它还使人们感受到一种诗意、一种旋律,让人享受到安格尔绘画艺术的甜美。通过《土耳其浴室》的创作过程,人们还可以了解安格尔对艺术尽善尽美的追求。画面最初的构思是方形的,后来变成圆形。此外,画中人物的变化也很大,如靠近黑人侍女的 4个坐姿人体,以及正在入水的浴女都是后来加上的。由此可见安格尔创作态度的严肃认真。

 

    2、瓦平松的浴女 安格尔 油画 1808年 146×97.5厘米 巴黎卢浮宫藏
    《瓦平松的浴女》(此画后归瓦平松收藏,故得名)是安格尔28岁时创作的。画家从这个美妙的女子背部看到了使他激动的东西,那就是微妙的色调变化,半明半暗的光色在这个柔嫩的背部微微变化着浮动着。色彩虽然相当原始,却也不无悦人之处。安格尔用绿色的帘子、浅黄色调的身躯、白色的床单、白色带红花的绸子头巾——安排在这个背部的周围,就象镶嵌这个富有素描情趣的裸女背部主题那样,加强全画的细腻的绘画性。帘子与褥巾的褶皱成了这个女人的柔和肤色的陪衬。浴女斜视着左前方;墙壁的灰调子没有干扰前景上的事物,它们被推得好像很远。空间与浴巾等物的装饰一如乐曲上的和弦,给人发出娓娓动听的细颤音。这幅素描人体油画具有特殊的美感表现力。《瓦平松浴女》反映了安格尔借助于女人体的整体感和细腻感来表现人体单纯、洁净、洗练的美感。

 

    3、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56年 163x80cm 巴黎奥赛博物馆藏
    安格尔从1830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就开始创作《泉》,但一直没有完稿。二十六年以后,当他已是七十六岁高龄时才画完此画。《泉》这幅作品,反映了画家对美的全新观念,即用精湛的技巧去创造古典美感是十分必要的。《泉》实现了他对人体美与古典美完美结合的形式追求。在这里,他展示了人类普遍赞美的恬静美、抒情美和纯洁美。他描绘一位举罐倒水的裸体少女,身躯略呈S型,婀娜多姿,双目透出清纯,虽然身体袒露,却让人觉得她如清泉般圣洁。

 

    4、宫女和奴仆 安格尔 油画 1829年 72×100厘米 美国麻州剑桥哈佛大学费哥美术馆
    这是一幅颇具东方阿拉伯情调的作品,描绘的是土耳其王族妇女的闺房生活。一个百无聊赖的年轻宫女横卧席上,两个女奴在身旁侍候,左边弹琴女奴神色漠然,她敞开前胸,目光陷入沉思,裸女明润光洁的肌肤与室内昏暗的暖色调形成对比,人物都融入富有东方情调的室内装饰之中,这幅画的裸体宫女,从形到色,都富有个性,不再是文艺复兴绘画人性体现的翻版了。

 

    5、布罗格利公主 安格尔 布面油画 1853年 121.3×90.8厘米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布罗格利公主身着漂亮蓝色绸裙,神态自如地靠在椅背边。画家以熟练的古典精致写实画法,将这位公爵夫人恬淡的性格,十分含蓄而又抒情地表现出来:她神情专注,嘴角微露笑意,圆润的脖颈上配戴着十字花纹的金项链,洁润如玉的双臂,纤柔的手腕上饰有晶莹闪烁的珠翠珍宝以及透明花边都被细腻极致地描绘如真,不同织物的质感展现在观众前面,令人惊叹不已,画家是女性美的崇拜者和表现者。此画为安格尔73岁时所作。

 

    6、莫第西埃夫人 安格尔 油画 1856年 120×92厘米 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这是画家76岁时完成的一幅肖像杰作。莫蒂西埃夫人是安格尔一位亲友的女儿,这幅画画的时间很长,画家作画非常严谨而认真,这是古典主义画家作画的共同特点。有的史学家盛赞安格尔:他的肖像画成就就是他最大的丰碑,这话是不错的。1851年画家也曾为莫第西埃夫人画过一幅肖像,现收藏在华盛顿美国国家美术馆。

 

    7、大宫女 安格尔 油画 1814年 91×162厘米 藏于巴黎卢浮宫
    《大宫女》是安格尔画的土耳其宫中宫女闺房生活的情景,具有浓郁的东方情调。首先,就新古典主义绘画风格而言,它破坏了色彩的"音域",背景的蓝色与皮肤的淡黄色,人体的明暗与粉红色调等,都显得极不谐调;其次,女裸体态的夸张,成了变形美的试验。就此而言,安格尔显示了自己艺术的独立性和美学信念的独立性。倘若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安格尔的探索勇气是值得称道的。

 

    8、荷马的礼赞 安格尔 布油彩 386×515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荷马礼赞》画面中央画的是胜利女神,由她将月桂冠戴在了盲诗人荷马的头上。荷马脚下的两个拟人像,是《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中人物。在他们的两旁安排的是著名的诗人、哲学家、画家、雕塑家、建筑家、音乐家、军人等。为了表达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他将伟大的古代诗人荷马,视为全部艺术之源,视为他以后生活时代和以后艺术年代伟大人物中的代表。同时他借助该作品,以崇敬的心情赞扬他们。赞扬他们为国为民所做的贡献。

 

    9、奥松维尔伯爵夫人 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45年 146x100cm 纽约弗立克美术图书馆藏
    这幅肖像是安格尔65岁时所作,可以认为是他晚期趣味的优秀范例之一。这时安格尔已成为一个一切优美和精致事物的宠爱者。总的来说这幅肖像有些卖弄效果,但画得确实很好,所以批评他的人也不再说什么了。人物造型绝对的严谨准确,但由于这非凡的准确以致在表现手法上,线条变成了绝对压倒一切的形式而失去了绘画性,也失掉了它的活跃流畅气韵。画家可能已经感到这种绘画性十分必要,以致他用鲜艳的色块来弥补它的不足。忠于客观、竭力写实、创造真实,安格尔都达到了。

 

    10、路易十三的宣誓 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24年 421x262cm 纽约弗立克美术图书馆藏
   
这幅画是应他的故乡蒙托邦市圣母院而作。画中描绘路易十三捧着王冠和权杖向圣母发出誓言,誓言刻在一块金色版子上由两个小天使举着,画的上半部由两位天使拉开帷幕,圣母子高踞于天使驾着的云端之上俯视人间,这幅画给人们第一个视觉感受,是模仿拉斐尔的造型和画法。对此,画家并不忌讳,他辩解说:“请问著名的艺术大师哪个不模仿别人?从虚无中是创造不出新东西的,只有构思中渗透着别人的东西。所以从事文学艺术的人在某种程度上说,都是荷马的子孙。”安格尔尽管自己宣称是历史画家(包括宗教神话故事画)而不是“低级”的肖像画家,可是他的杰出成就恰恰就在肖像画而不在“高级”的历史画,宗教画是他最拙劣的创作,因为安格尔根本就没有宗教感情。

 

    11、主持的圣母玛利亚 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54年 直径113cm
   
这幅 《主持的圣母玛利亚》是画家的代表作之一。“线条就是一切,色彩是空虚的。”“色彩是绘画的装饰手段,线条为艺术的本质”是安格尔在艺术创作中坚定不移的美学观,安格尔在艺术不仅是西方正统学院的范本,对印象主义的德加、雷偌阿,甚至对毕加索也有影响。他的艺术可通过拉菲尔上溯到古代希腊,可以说他是描绘女性美的集大成者,后人无人能望其项背。

 

12、维纳斯,爱与美的女神 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48年 163x92cm

 

    13、任第一执政官时的拿破仑 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03年 147x227cm
   
安格尔在等待去罗马留学的这段时间,曾接受过今属比利时的列日城的一幅订件,为那里画一幅《第一执政波拿巴肖像》,此时正值1803年,即路易十六被处死之后,拿破仑又发动旨在推翻督政府的雾月十八日政变的重要时期。这位第一执政官要实行全国的军事独裁统治,人民无不切齿痛恨.安格尔却应允去完成这样一幅肖像画。1806年,他又画了《拿破仑一世在皇座上》,这后一件作品已是赤裸裸地为庆贺这个军事独裁者称帝而创作的歌颂性作品.安格尔不问政治,却在这两幅画上宣告了自己的立场。当作品于同年在巴黎沙龙展出时,受到了舆论界的冷嘲热讽。在罗马的安格尔获知这幅画的反应后,心情非常沉重,曾愤慨地表示:“人们总以为,沙龙是鼓励绘画的地方,其实不,它给绘画提供的是一条可悲的道路。”1813年,他与玛德莱娜·夏佩尔小姐结婚,总算使他得到一些慰藉。他说道:“夏佩尔是自我牺牲精神的典范,她成为我生活中的安慰。”这时,他除了画神话题材之外,还画了几幅裸体题材的大画,准备送往巴黎再度露面。

 

14、拉斐尔和弗马里娜 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11年 160x100cm 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藏

 

15、浴女 LA PETITE baigneuse 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6、贝尔登肖像 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32年 118x95cm 现藏巴黎卢浮宫
   
这一幅《贝尔登肖像》是他所画的男子肖像中最精彩的一幅,如果说在他那些贵夫人的肖像上,线条在某种程度上让位于他所瞧不起的色彩,那么,在这一幅《贝尔登肖像》上,更强烈的成分不是色彩,而是耐人寻味的素描。面对真实的人物,线的绵密与一丝不苟把他的肖像艺术拓向一个更富陈述性的境界。《贝尔登肖像》作于1832年,作画之先,他为这位著名的法国《论坛报》(《Journaldes Debats》)的编辑和创办人路易·弗朗索瓦·贝尔登先生已画了各种姿势的速写.到正式给贝尔登画油画肖像时,后者已66岁。画家把这位精力充沛的事业家用素朴的色彩与背景来加强他的形象表现力:他坐在椅子上,穿着黑色的衣服,胖胖的身材,气度不凡,一对锐利的眼睛煞是传神。嘴角露着一丝难辨的微笑.这位性格较沉着的鬈发老人,一下子抓住了观赏者的注意力,使人们深感肖像的神采奕奕。评论家戈蒂叶观后称赞这幅画是“生理的肖像,道德的肖像,……是整个时代的发现”。简言之,就是一个路易·菲利浦时代的事业家的崭新人物的发现。这里,素描的内涵超越了造型的一切手段.画家以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捕捉这个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我们只要从贝尔登那双有力的,握在膝头的丰满的手,便足以令观赏者心悦诚服了。

 

17、24岁自画像 安格尔 法国 布面油画 1804年 69.9x86.4cm

 

安格尔的裸体之美:
    安格尔 Ingres (1780-1867),是举世闻名的绘画大师、美学理论家和教育家,在80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孜孜以求地在艺术道路上实践着自己的理想,勤于创作,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他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调绘画基础的训练,制订了一系列为学院派奉为圭臬的古典主义原则。另一方面,安格尔的保守与反动也是史所罕见的,他极端仇视革命,曾宣称自己不属于这个叛逆者的时代;他诋毁进步艺术形式,骂它们是"下等酒馆里的破烂货,懒汉的艺术"。
    1780年,安格尔生于一个世代绘画的美术学院院士家庭,并从小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9岁的小安格尔在素描上显露出惊人的天分,寥寥数笔就能传神地画下家里客人们的肖像,父亲于是送他到几位名师处深造,因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
    安格尔17岁时来到巴黎,在这里遇到了影响他一生艺术道路的老师大卫。刚开始大卫对这个日后的得意门生并不感兴趣,原因是安格尔平淡谦和的画风难入这位以英雄主义为信条的导师的法眼。安格尔异常聪明,他没有急于改变风格,而是在此之外加进了老师的某些元素,21岁时的《阿喀流斯接待阿伽门农的使者》(《伊利亚特》中的一幕:希腊统帅阿伽门农向英雄阿喀流斯道歉,送上美女财礼并请他参战)令大卫对他刮目相看,并获得了赴罗马学习的机会,但实际上他26岁才奔赴意大利求学。求学期间,他不断将作品寄回国内在沙龙上展出,大卫惊喜地看到学生越发接近古典主义了,并为找到接班人兴奋不已。44岁,当安格尔回到巴黎时,他已是公认的古典派大将了。
    当时的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古典主义江河日下,大卫已流亡比利时,他的另一弟子格罗也游离于古典派之外。学成归来的安格尔,无疑壮大了古典派日渐消亡的声势,成为古典派对付新兴的浪漫派的法宝。
    从大卫到安格尔,是热情、生动的革命古典派向僵化、空虚的学院古典派的蜕变,安格尔背弃了老师艺术中的人民性,成为唯古典主义造型的追随者。安格尔表面不问政治,实际用自己的画笔为复辟王朝粉饰太平。《路易十三的誓言》得到了官方的热烈赞赏和革命舆论的强烈批评,正因为如此安格尔获得了波旁王朝颁发的"荣誉军团骑士"称号,次年还被选为皇家美术学院院士。然而,在一片偏重考古的职责声中,他"挂"不住了,一气之下返回了罗马(在意大利期间,他被任命为驻罗马的法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直到61岁才回国。
    安格尔一生向往古典主义,追求古典理想化的平静肃穆的美,并以次作为他艺术的最高追求。古典派强调造型的准确性,这一点安格尔作得比他的老师更极端,简直到了一椅一物非倾心雕琢不可的地步,当然造型更为精美的同时,画面自然也就更为僵化。在形式精益求精的同时,内容从大卫的现实题材转为纯粹的唯希腊罗马是之的地步,成为脱离实际的纯艺术追求,于是"与时代步调格格不入"成为后世不肖子弟诘责他的主要话柄。《黄金时代》(又被人戏称"懒惰的美女群"),很难从在幸福乐园中(古希腊人将历史分为"黄金、白银、青铜、黑铁"四个时代)的无忧无虑的青年男女们的身上看出大卫的雄浑之气,取而代之的是造型极其精美之外的对理性美的描画。
    实际上,安格尔的师承与其说出自大卫,不如说出自另外两个人--拉斐尔、提香,尤其是拉斐尔,他是安格尔终生的偶像。一次,孩提时的他看到了拉斐尔的《椅中圣母》,(后来,他仿照《椅中圣母》创作了《1780年波滔斑夫人》)感动得热烈盈眶,后来他自述说:"拉斐尔打开了我艺术的眼界,使我顿开茅塞,这个印象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在意大利古典主义的宝库中,他对拉斐尔遗留画作和提香人体艺术进行了近乎发狂的研习揣摩,依照拉斐尔《雅典学派》创作了《荷马的礼赞》。
    即便从今天的眼光看,《雅典学派》与《荷马的礼赞》还是有上下床之别:安格尔在对古典主义"诗王"荷马的假想受桂冠图(荷马脚边的红衣、绿衣女郎分别象征《伊利亚特》与《奥德塞》)的描绘的同时,生硬地拉上了许多古典主义的杂七杂八?“名流"--拉斐尔、但丁、阿基米德、雅典娜、唯吉尔,非但不能与拉斐尔《雅典学派》的兼容并蓄相比,而且场面也显得造作冰冷。这时,安格尔纯理性古典主义的某些弱点、也是后来学院派的弱点也暴露无遗了,即忽视人物客观的艺术视角,盲目追求古典主义死板的教条,使得画面显得不免生硬死板。当然,这种"死板"也是遵照古典主义原则而为之的,为了排除一切亢奋、激烈的情绪化成分,赋予作品安静、庄严的因素,对这种艺术追求上的反差,毋庸多言(绝对不是单纯地批判安格尔及学院派)观察《拯救安吉丽卡》中那个没有激越因素的场面就可以理解了。
    安格尔学习拉斐尔真正的成绩是对女性裸体的传神描绘,他本人也是首屈一指的素描大师,因而对造型的把握上显示出异常的得心应手。
    1808年,安格尔创作了著名的《瓦尔品松浴女》,这个被后世奉为裸体背影经典的形象健康、丰满、洋溢出生动而毫无任何淫亵的成分。
    安格尔强调绘画必须重视骨骼,而肌肉远在其次,他认为肌肉绘制得过分精确会成为造型纯真的最大障碍,甚至会造成独特构思的浪费使作品平庸化。这是发前人所未想的重要美学理论,1814年他应卡萝琳皇后的邀请创作的《大宫女》就是这种理论的最好佐证。安格尔故意拉长人物的腰身(增加三根脊椎骨),这种"没有骨头"的变体增强了裸体特有的妩媚感。另外色彩的调配显得平和稳定、独具匠心,以至有人称威尼斯画派无一人能够企及。
    安格尔崇尚自然,代表他最高成就的裸体创作往往不事雕琢,是自然形象洗练化与古典造型理性的完美结合。他笔下的裸女没有思想(《土耳其浴室》)、没有信仰(《后宫佳丽》)、没有任何时代的成分(《维纳斯》,实际是他夫人的画像),完全是画家纯粹的艺术创作。《泉》是他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他于1820年在意大利期间作为习作开始的,1856年才在巴黎完稿,据说原名是《维纳斯》,但画家经过数十年的世俗漂泊,修改了少女脚边的小天使,把整理秀发改为倒倾水瓶,使之成为一幅具有古典主义象征意义的名作。也许安格尔在寄托对青春的无限眷恋--少女充满活力的胴体正象她脚边的那朵含苞欲放的雏菊,散发着长久的魅力,给人以宁谧的思绪、无尽的隽永。少女是画家衰老年岁的产儿,她的美资超过了所有的姐妹,集中了她们的美于一身。安格尔的艺术形式美是成功的,他笔下的裸体屏弃了一切非自然的成分,因而她们的美是可供任何时代膜拜的典范。

安格尔年表: 
1780年,安格尔(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生于法国南部的蒙托榜(Montauban),父亲是装饰雕刻师和画家,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 
1786年望子成龙的父亲送安格尔入教会学校学习。 
1791年入图卢兹学院学习美术。1794年充当乐队小提琴手。安格尔少年时看到老师的拉斐尔的摹本,激动得热泪盈眶,从此他终身崇拜他。 
1797年进入新古典主义大师达维特的画室,成绩突出。毕业后本来可以去罗马学习,但因时局动荡,使他出国的事被拖延了。在等待去罗马留学其间,1805年创作了《里维耶夫人像》,司法官里维耶一家是他在巴黎结识的。 
1806年-1820年安格尔在罗马学习和创作。 
如果说达维特的古典主义是革命的古典主义,安格尔的古典主义就是唯美的古典主义。和他的老师不同,安格尔不过问政治,一心闭门造车,保守、执拗。常常招至别人的攻击。以“为艺术而艺术的”姿态坚持保守的学院派古典主义,反对以德拉克罗瓦为首的的浪漫主义艺术。 安格尔的题材并不多,甚至反反复复画同一题材、使用同一造型等。 
1856年象征“清高绝俗和庄严肃穆的美”的最杰出的作品《泉》的诞生,标志着安格尔艺术达到光辉的顶峰。 
1863年被故乡授予金色桂冠。 
1867年去世。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正一艺术网站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