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世界名画 中国名画 名画系列 印象画派 人体名画  名家名画 中国名家 西方绘画 名画欣赏

中国名家名画(8):天才艺术家庞薰琹

    庞薰琹(pángxūnqín)(1906~1985)字虞铉,笔名鼓轩。祖籍塘桥,庞鸿文之孙。是我国知名画家,天才艺术家。他的创作,题材广泛,态度严谨,独具风格。曾深入贵州80多个苗寨,考察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创作《贵州山民图卷》,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感人魅力。其代表作有《地之子》、《路》、 《贵州山民图卷》 、 《瓶花》等,享有盛誉。庞薰琹之妻丘堤,子庞均、女庞涛均为画家。庞薰琹早期作品归纳为表现主义、立体主义和象征主义三种风格,并以激进的方式反对写实主义。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他转而认同写实主义,并将写实和写意、绘画性和装饰性巧妙地揉和在一起,创出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许多作品貌似维米尔、梵高、波洛克的艺术风格,但又有独特的一面,可谓一部中国现代美术的百科全书。


1、丘堤像(庞薰琹之妻,女画家) 麻布油彩 30年代初 表现主义风格

 
 
 

    2、如此巴黎 麻布油彩 30年代 立体主义风格。在这幅作品中,画家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形象,用“蒙太奇”手法剪辑,以现代构成方法处理构图,将繁华而疯狂的夜巴黎浓缩在一个画面上。

  

    3、地之子 1934年 水彩初稿(油画遗失)40.5×37cm 象征主义风格 庞薰琹美术馆藏
   
这是庞薰琹有感于当年江南大旱,土地龟裂,民不聊生而花了几个月时间创作的一幅作品,也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被当局认为有“赤化宣传”嫌疑,并收到匿名恐吓信。据画家自述,他是用这对健美的青年夫妇来象征中国,而用将死未死的孩子隐喻当时的中国人民。 他采用简化和拉长了的形体描绘,大面积平涂,以平面、装饰的风格来表现朴实和力量,十分成功。这种风格不由使人联想到毕卡索蓝色时期的风格。

z

 

    4、提水少女 1940年 绢本设色 36x26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这幅绢本设色的《提水少女》,真是美雅极了,很好地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山水画风格,将人物与风景安排得舒展适度,透视准确。庞薰琹是对西方艺术十分稔熟的人,所以他的苗家女子与生活里的人不尽相同,面庞是中西融合之貌,西画感觉凸显,但穿了中国女子的衣裳站在中国的时空里,不突兀也不异样,恬恬静静的,大大方方的,天然地协调。头帕、银挂饰、粗布百褶裙、袖口与裙边的花纹、布鞋与布袜的样式,描绘到家。只有自己去过了苗寨,眼睛方能一眼瞧出这熟悉的色泽与质地。庞薰琹作品里的敷色,最值得一书。再浓再淡的色彩,他都有办法让它们浓而可透、淡而可见,层次非常丰富,特别好看。只有美学与技法同时成熟的艺术家,才会有这样的手笔,才会出这样的作品。

 

    5、笙舞 庞薰琹 1941年作 纸本 39×52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在庞薰琹的笔下,苗族人民的样子确实不全是写实的,在很大的程度上,他们带着艺术家自我的想象力。但他们同样也是那么真实,那些劳动与歌舞的场景,生活与情爱的欢悦之处,尤其是服饰的样式、色泽与花纹,都只属于苗族人民,令人感到入骨地可亲。

 

    6、小憩 1944年作 纸本 40×52.5 庞薰琹美术馆藏
   
这是庞薰琹1940年代前往贵州苗族地区考察时画的一批作品中的一张,人物画《小憩》。作品惊艳,既有扎实的基本功,又有对于现实的超越描绘,是令人倾倒的上品之作。庞薰琹早年留学法国,对西方艺术十分稔熟又绝不模仿,所以他的画独树一帜,与谁的作品都不像。敷色非常的漂亮、沉着,无坏笔。晕染勾勒间,画出了苗家女子大方健康的五官、端坐时稳稳的体态。人物的相貌既有苗家女子的特征,又有画家的想像与提炼,不纯粹照样画样的。衣服的质地是世代相传的家织布,色彩晕染得好,粗厚的肌理是出来了的。最妙的是,过去的许多古画美则美矣,但因中国传统绘画里没有对于人体的写生,所以往往只见衣服不见人体。而庞薰琹的衣裳下,是有结结实实的身体的,这与传统的中国画有着极大的差别。脉之层次,树木之远近,既衬托人物,又与人物浑然一体。

 

   7、垂钓 1944年作 纸本 53X33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这幅淡雅的《垂钓》图,完成于抗战胜利的前一年。在庞薰琹一系列的山民图里,这幅美态的作品有着最浓的诗意、最闲情的逸致。春江水暖鸭先知,是庞薰琹先生预知到抗战快胜利了吗?是他的内心蕴含着对幸福生活的暗暗期待吗?春天,桃花灼灼盛开的苗寨确实是这个样子,不,比这个样子更灿烂、更醉人。倒是这番悠闲自在的垂钓,在苗家人的日子里是少有的。山区偏远,物产匮乏,家里吃的喝的,样样要靠自己的双手去生产出来、换取回来,不劳不得食。女人从早忙到晚,从春忙到秋,一直少有歇息。钓鱼,是万事做完后的闲情,是一种心情安逸的象征。那本来就是庞薰琹的心境吗?

 
 

    8、 1947年作 画布油画 47×33cm 新艺术风格
   
抗战胜利后,庞薰琹全家自四川返回上海,居住在英租界虹口区,狄思威路,一座三层的楼房。他整日在阁楼中埋头作画。大批唐代白描舞蹈图是在此完成的。这幅油画风景,表现了典型的欧式楼房与前景的中式瓦房,形成有趣的对比,整幅作品淡雅平和,清新隽秀。

 

9、荷鸟 1973年作 油画 72×71.6cm

 
 

    10、玉兰花插瓶 1974年 油画亚麻布 65×54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这幅有设计意味的装饰性花卉作品,在使用西洋画工具时,却运用了中国工笔花卉的精细线条,蓝灰色彩基调,衬托出了白色玉兰的温馨和生气,给人以愉悦的快感。

 

11、藤花 1981年 国画 66×67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12、苏州河畔 60.5×57.5 布面油画 1983 中国美术馆藏

 

13、红黄橙 1983年作 亚麻布 57×60cm 野兽派风格

 

14、江南水乡 1983年 油画亚麻布 51×62cm 庞薰琹美术馆藏(构图似钱松喦常熟田)

 
 

15、春(获建国35周年荣誉奖) 1984年 油画亚麻布 80×81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庞庞薰简介
 
   庞庞薰(1906年-1985年),著名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原名蓥,字虞弦,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1921年考入上海震旦大学学医,课余学绘画。1924年毕业,次年赴法国,入巴黎叙利思绘画研究所学画,1927年在巴黎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深造。1930年回国,系统研究中国画论、画史,参加旭光画会、苔蒙画会,成为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者之一。1931年在上海昌明美术学校、上海美专任教。与张弦、倪贻德发起成立美术社团“决澜社”。1932年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个人画展,以后又举行广告画展览。1936年后任教于北平艺专、四川省立艺专、华西大学、重庆中央大学、广东省立艺专、中山大学。1938年开始搜集中国古代装饰纹样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翌年深入贵州民族地区作实地考察研究工作。1940年任四川省立艺专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1947年在广东省立艺专任教授兼绘画系主任,兼中山大学教授。1948年,拒绝赴美国执教之聘,由粤返沪,迎接解放。1949年5月29日庞薰琹与刘开渠、杨可扬、(郑)野夫、张乐平、朱宣咸、温肇桐、陈烟桥、邵克萍、赵延年等国统区美术先驱代表上海美术界在《大公报》发表迎接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建国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教务长。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年底任“全国民间美术工艺展览会”具体负责人。遵照周恩来总理意见,1954年又筹备四个工艺美术展览会分赴苏联、东德、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捷克和保加利亚展出。并任工艺美术代表团团长赴苏联访问。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正式成立,任教授、第一副院长。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1979年恢复政治名誉,恢复高教级别。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举办建国以来第一次个人画展。1985年逝世。家属将庞氏遗作479幅捐献桑梓常熟,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今常熟理工学院元和校区)建庞薰琹美术馆收藏、陈列。一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并坚持绘画创作,数十年如一日。主张艺术必须立足于本民族的传统,又必须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及白描,尤精图案和装饰艺术设计,均融入中国民族特色。代表作品有《大地之子》、《路》、《贵州山民图卷》及《瓶花》等。著有《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工艺美术设计》、《图案问题的研究》和《论工艺美术》等。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正一艺术网站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