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名画欣赏(330):拾穗
330、拾穗
米勒 法国
1857年
布面油画 83.5x111cm 巴黎卢浮宫藏
1857年画家43岁时,完成了《拾穗者》。在已经收割后的田野里,3个贫苦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画中没有庞杂的场面,也没有过多细节,十分单纯,令人一目了然。3个农妇神态疲惫,头顶着盛夏的烈日,在似火的骄阳烧烤着的大地上寻找失落的麦穗,辛劳的汗水已浸透了粗布衣衫。画面的背景是堆成小山似的麦垛,主人骑在马上监督农民们干活,丰收远景和前景3个农妇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就暗示在丰收的年景,农民们仍然不得温饱。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酷的阶级对立,在这幅画中被画家用具体的形象深刻地揭示了出来。作品问世以后产生了惊人的社会反响,资产阶级评论家凭着他们的敏感,从政治上作出论断:“画里有农民的抗议声。”“这3个拾穗者如此自命不凡,简直就像3个同命运的女神。”还有人惊呼道:“在这3个突出在天空前的拾穗者后面,有农民暴动的刀枪和1793年的断头台。”事实上画家并没有他们想得那么多,他只是把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画出来而已。这幅画的生命就在于真实,这种真实能引起人们对那个社会的怀疑。所以作为写实主义画家的米勒使资产阶级感到害怕。米勒在他所有的画中都采用了简洁手法,表现丰富的内涵,他的思想观点都通过真实的形象和场面自然地流露了出来。他创造了一种无与伦比的农民典型,他笔下的农民具有一种朴实、善良、憨厚和稚拙的美,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米勒是伟大的农民画家,他的艺术是公认的农村生活的庄严史诗。他用画笔和颜色表达了农民对土地的依恋,也揭示了人类围绕土地而争斗的喜悦与悲哀。人们称米勒是“乡巴佬中的但丁、土包子中的米开朗琪罗”。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以表现农民题材而著称的现实主义画家,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也是法国巴比松派的代表画家。出生在诺曼底省的一个农民家庭,青年时代种过田。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他用新鲜的眼光去观察自然,反对当时学院派一些人认为高贵的绘画必须表现高贵人物的观念。他爱生活、爱劳动、爱农民。他在巴比松的第一幅代表作品是《播种者》。以后相继创作了《拾穗者》和《晚钟》等名作。他说:“我的一生中除去田野外我什么也没有看到过,我只想尽我的能力把它们表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