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名画(72):伊拉斯谟像
72、伊拉斯谟像
小荷尔拜因 德国 木板油画 1524年 42x32cm 巴黎卢浮宫藏
伊拉斯谟是荷兰神学家和《愚人颂》的作者。
在这幅肖像画中,画家描绘的是伊拉斯谟的侧面,将伊拉斯谟置于书桌前,刻意表现他在奋笔疾书时的精神状态,着力刻画侧面突出的高高的鼻梁、专注的目光、坚毅的嘴唇,这些细节极富个性,显出伊拉斯谟坚毅果敢、沉着稳健的内心世界。人们随着画中人的目光,自然落到正在写作的手势,作为第二面孔的手部表情尤为丰富,熟练而自由的握笔姿势,高贵的左手按在纸面上,这形成画面的第二视觉中心,留住观赏者的视线,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画面形象塑造得十分洗炼,构图单纯中见变化。画家以三个层次处理色调,面孔和手作为亮部,在浓重的厚皮毛大衣和帽子的衬托下,对比强烈而更加突出。背景单纯中略有变化,衬托了学者那安详、深沉、智慧的脸,这是一幅构图独特的肖像画。埃拉斯穆斯本人对这幅肖像画评价极高,认为不仅形似,而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的本质。
小汉斯·荷尔拜因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
1497~1543年)是16世纪德国最后一位著名的画家。小荷尔拜因比丢勒小26岁,出生于奥格斯堡,父亲汉斯·荷尔拜因也是一位画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很多大画家都擅长画人物肖像,但终生从事肖像画创作,成就盖世者唯荷尔拜因一人。15世纪,欧洲许多国家已风行油画,而英国画坛还在沉睡中,直到1532年荷尔拜因移居英国以后,英国才开始有了油画。
汉斯·荷尔拜因的父亲是德国奥格斯堡地方的一位画家,史称老汉斯·荷尔拜因。因此他为小荷尔拜因。
他自幼从父学画,18岁时迁居瑞士的巴塞尔,后又游历意大利,他曾访问过米兰,他在那里见识了达芬奇的作品。
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诸大师的思想和艺术影响,同时与德国的人文主义者过从甚密,逐渐成为一个人文主义画家。
他曾为人文主义学者伊拉斯莫斯画过肖像。以后伊拉斯莫介绍他去了英国,在那儿他成为了英王亨利八世的宫廷画家,并在英国度过了他的大半生。小荷尔拜因以擅画肖像著称(因其父与他同名,故称他小荷尔拜因)。小荷尔拜因的肖像画风格细腻,注重性格和细节刻画,观察深入,毫无戏剧性的渲染。他的素描简练,善于线条的运用和处理。在英国画坛上他的肖像画有广泛的影响,为以后英国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荷尔拜因的作品主要有油画《伊拉斯莫肖像》(1523年)、《英王亨利肖像》(1540年)、《乔治·吉茨像》、《迈耶的圣母子》,木刻组画《死的舞蹈》(1526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