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首页 世界名画 中国名画 名画欣赏 印象画派 人体名画  名家名画 名画百幅 西方绘画 艺术流派

卢浮宫名画(13):背负十字架

 

    13、背负十字架(The Carrying of the Cross) 马尔蒂尼 意大利 蛋彩木板 1333年 25x16cm 法国巴黎卢浮宫
   
这幅画描绘了耶稣前往受难地的情形。按路加福音二十三章二十六节说,罗马兵丁带耶稣去受刑地时,有一个古利奈人西门,就是亚历山大和鲁孚的父亲,从乡下来,“他们就抓住他,把十字架搁在他身上,叫他背着跟随耶稣。”证明他确是被人强迫背十字架的。背“十字架”的特点是自愿的,全圣经只有一个人被人勉强背十字架,就是这个跟在耶稣后面的古利奈人西门。古利奈(Cyrene)在非洲北部、埃及之西的地方,即现今之利比亚。此画1834年入罗浮宫。


     耶稣被钉的前一夜,在客西马尼园已忧伤到“几乎要死”,随即被捕,从深夜到被定罪之间,连续受了六次审问,多次凌辱,两度鞭打,又被兵丁戏弄,头戴荆棘冠冕。连那些残暴的罗马兵丁,也认为衪的体力实在无法继续背起那沉重的十字架上各各他山了,才会勉强西门为他背上。可是他们绝不是雇请他代劳,只是勉强他代背,到时可不会给他任何酬劳,还可能叱喝一声“滚开”便算了。。按常理西门一定自叹倒楣,或是接受一项无法逃避的事实,无可奈何地背起十字架跟着走就是了。可是这自以为倒楣的西门愈来愈觉得自己有福,他可以毫无顾虑地在十字架下看见基督受死的情景,他怎样被十字架下的人耻笑,十字架旁的强盗怎样作恶人的应声虫,他怎样为钉他的人祷告,应许那得救的强盗“今日”可以在乐园里;他亲眼看见“从午正到申初,遍地都黑暗了”、“地也震动,磐石也崩裂,坟墓也开了”,又听见那带兵看守耶稣的百夫长也“极其害怕,说这真是 神的儿子了”。他最初以为是倒楣的想法开始有惊异的转变。三天后,基督复活了,四十日之久向门徒显现,五旬节圣灵降临,耶稣真的是基督,西门愈加感受到背十字架是他独有的福分。
    作者西蒙涅.马尔蒂尼(Simone Martini 1284-1344),意大利中世纪著名画家,锡耶纳画派创始人杜乔·迪·博尼塞尼亚(Duccio di Buoningegna,1255-1319)杰出的学生,也是锡耶纳画派的主要代表。锡耶纳是一个距佛罗伦萨约一百公里的小城,画派形成于十三世纪下半期到十四世纪上半期。当乔托在佛罗伦萨以新的面目表现其宗教画开创佛罗伦萨画派时,西耶纳还非常保守,以马尔蒂尼的老师杜乔为代表的锡耶纳画派的画,在构图上依然采用拜占庭式的手法。不过,锡耶纳画派毕竟受到时代和佛罗伦萨画派的影响,虽然所画的情节缺少鲜明性,可是人物表现已经富有感情。虽略显平板,而且带有伤感、孤寂和哀愁的情绪,但注意画面的节奏感,有一种音乐的和谐,尤其在色彩柔和的对比上,比佛罗伦萨画家做出了更有价值的探索。马尔蒂尼的作品以优美的线条、装饰性细节和珠宝般的明亮色彩为特点,如《通往十字架之路》和《报喜》。马丁尼的早期经历并不清楚。他出生于西耶那,大半时间在家乡工作。位于锡耶纳市政厅大楼的壁画《梅思特》(Maestd),落款日期为1315年,是目前所知他最早的画作。

 

上一页 | 关闭窗口 |  下一页

正一艺术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复制